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天光纤:中国光纤产业的生力军

摘要: 200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对G.652B光纤和G.652D光纤进行公开招标,总招标量为500多万芯公里,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在众多厂商中脱颖而出
 
    200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对G.652B光纤和G.652D光纤进行公开招标,总招标量为500多万芯公里,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在众多厂商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近100万芯公里,总中标金额近8000万元,占中国移动2007年光纤总用量约18%的份额,成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主要光纤供应厂商之一,也成为我国光纤产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作为一家成立仅4年的企业,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凭借什么赢得了中国移动的“芳心”呢?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一春表示,中天科技光纤先进的技术能力、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一流的服务水平是获得运营商青睐的重要原因。
 
    秉承民族产业希望
 
    我国光通信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气传输光通信的研究。1977年,我国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1979年又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成了市话光缆通信试验系统。这些成果成为我国光通信研究的良好开端。经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发展,到2000年,我国光缆干线总长度达到120万公里,在全国形成“八横八纵”的光缆骨干网实体结构,覆盖全国省会以上的城市和70%的地市。2001年,受当时全球光纤资源紧张的影响,中国光纤市场供不应求严重,国内大多光缆制造厂商“等米下锅”,光纤价格不断升高,这给当时的中国通信建设带来很大影响。而2002年~2003年,由于国外企业无序扩大产能及国际光通信市场的萎缩,我国光纤市场又陷入了供过于求的困境。
 
    在此背景之下,中天科技意识到光纤产业在光缆产业整体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光纤市场并不景气的2003年,毅然成立了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其后亨通、烽火等一批国内光缆厂商也纷纷加入光纤生产开发的行列,中国光纤产业渐成规模。沈一春介绍说,2003年中天科技光纤建厂时只有百余万芯公里的生产规模,经过4年的发展,中天目前已拥有超过500万芯公里的年产销能力,位列业界第二。正是由于中天科技光纤等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中国的光缆制造产业开始向上游光纤产业延伸,为中国成为世界光纤制造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蕴含四大成功基因
 
    虽然中天科技光纤成立时间不长,但它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沈一春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依托于中天科技光纤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人才战略等方面的核心优势竞争力,这些正是中天科技光纤的成功基因。
 
    在产品质量方面,中天科技光纤从开始投资光纤项目就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与国际接轨,分别从日本、德国、美国引进先进的新一代光纤生产技术、国际一流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公司成立当年就通过国家级鉴定。2003年8月,中天科技光纤还通过了英国BSI机构ISO9001认证;2006年5月与2006年6月分别通过了泰尔产品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天科技光纤把技术创新作为立足之本,重技术、重研发,依托在南京邮电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两个光纤技术研究中心及浙江大学-中天科技联合实验室,开展光纤研发工作。2004年8月,中天科技光纤成功生产出G.652D光纤;2006年1月,中天科技光纤研发出符合ITU G.657标准的新型抗弯曲单模光纤ZFOC_R15;2006年10月,中天科技光纤成功生产出用于海底光缆的高强度大跨距(150公里)光纤。目前,中天科技光纤也已经研发出可用于3G乃至于4G移动通信的新一代多模光纤。
 
    在品牌建设方面,中天科技光纤注重客户服务工作,实行24小时全天候响应及48小时到现场服务的宗旨。中天科技光纤依靠自身在各电信运营商处突出的供货表现、优良的性能指标、过硬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赢得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及中国联通光纤集采主流供应商的美誉。目前,中天光纤品牌已经得到广大运营商的认可。在人才战略方面,中天科技光纤坚持“知本”理念,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及人才梯队建设。公司聘请多位知名光通信专家来公司任职,同时还依托中天科技集团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引进数名博士后进行光纤技术研究。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中天光纤选派了公司优秀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国内一流知名学府攻读MBA、工程硕士等,为中天光纤“知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融合迎接发展机遇
 
    中国光纤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整体通信及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具体而言,今后几年内我国光纤产业将会在3G网络建设、FTTH建设、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运营商“光进铜退”战略等因素的拉动下继续发展。沈一春认为,3G时代,基站总量将比2G增加30%,如果按照每年新增5万个基站、平均每个使用光缆3公里、平均光缆芯数24芯计算,每年新增的光纤使用量将达300多万芯公里,这对我国光纤产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机遇。
 
    沈一春表示,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中天科技光纤将加速实行融合战略。光纤市场目前仍是供大于求的状况,但两极分化相对较大,在运营商对光纤集采的推动下,优势资源集中开始体现,长飞、中天等企业的光纤产品供不应求,而部分光纤厂则订单不足。在绝对供过于求与相对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光纤产业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通过市场调节,求得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在市场需求短期内不能有根本性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要求得这样的平衡,产业整合将成为必然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我国光纤产业的整合已经开始,市场形势的严峻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产业整合的步伐。
 
    中天与长飞在光纤领域的合作,开了国内光纤整合之先河,为中国光纤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天与长飞的快速发展证明两家企业在光纤领域的整合是非常成功的。未来中国光纤产业的整合仍会继续,只有走企业整合、资源整合之路,才能使中国光纤产业走出困境,形成良性发展氛围,为中国成为国际光纤生产基地奠定良好基础。
 
来源:人民邮电报
内容来自:本站原创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7/07/06/2007070609021118750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中天光纤
文章标题:中天光纤:中国光纤产业的生力军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