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岁的高川是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BA,也是
海信今年从北美
融智而来的“第一枚硕果”。高川很形象地说:“选择公司与买房子、谈恋爱是一个道理,不能盲目,更不能结婚就想着离婚,而应该对双方负责。”而他所专长的生物和电子工程学也正是
海信在积极转型过程中希望孵化的一个产业。
今年以来,
海信正在加快走出去“
融智”的步伐,不仅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寻找世界顶尖人才,北美之行更是派出了包括总裁和副总裁近十人的“豪华”招聘团队。与一贯的稳健不同,今年
海信的路数更为激进:招最牛的人,买最好的团队,通过“
融智”和“融资”两种渠道“圈人”成为
海信对智能时代到来的创新解读。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最近比较着急,在这个“不颠覆别人就是被颠覆”的时代,他担心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很难从
海信旗下这些大体量的管理正规的子公司内部产生。他认为,一个组织从创新性强不强的角度分为两类,一类叫机械模式,一类叫有机模式。机械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权;有机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放权。为了鼓励那种破坏性的、颠覆性的创新,
海信成立了创新俱乐部。
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从组织项目调研到邀请国外的专家讲课,他们负责把有创新想法的头脑聚焦在一起。
海信对创新俱乐部的要求就是要经常发现新的方法,像传教士一样传播创新的思想与理念,打破一些思维定式,激发大家的共鸣。这些研究结果最终催生
海信开发了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电视——ITV。这款植入了“电视”心脏的pad推出之后,“微创新颠覆大产业”的提法在
海信内部得到认同,
海信还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MIT进行了深度沟通合作,有望成为与其合作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正如周厚健所言,在
海信,技术创新很重要,但目前最需要的是“软创新”。
海信首席科学家黄卫平博士是世界
光通信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他除了担任
海信宽带多媒体董事会主席一职,也兼任
海信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俱乐部负责人。他认为,过去越成功,就越刚性,这种刚性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他一直在
海信内部说服各公司需要重新定义资本运营的意义,他认为资本运作是能够比较迅速获取目前仍然没有的能力和资源,从而获得市场的机会,简言之,就是要学会用资本杠杆撬动“价值链”创新。
这种判断,是因为黄博士尝到了甜头,
海信宽带多媒体的起家正是
海信通过资本运作引进技术团队,在青岛和芝加哥同时成立了合资公司,从而进入到
光通信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今年,宽带多媒体兼并了一家数据
光通信企业的业务和资产,获取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团队,为
海信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而该公司最近的一次兼并则让其拥有了上游激光器资源,得以涉足光电芯片领域。至此,
海信宽带多媒体不仅有了初步成型的产业布局,即横向业务跨光纤到家、到云计算中心、再到家庭网络,纵向业务,从芯片至终端,也让其有了支撑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
正如周厚健所言,
海信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目前在资本运作这一层面已经有了比完整的方法,但很多创新的技术、商业模式、较稀缺的人才,在自身的产业里是很难产生的,“
融智”和“融资”是
海信正在思考并实践的最重要的工作。来源人民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