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光器件自主研发之路:任重道远

摘要:摘要:在中国光器件市场增长强劲的背后,国内器件商产品利润率低,厂商盈利状况差的困境却难以改变。在缺乏核心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光器件商必须坚定走自主研发之路,这样中国的光器件产业才能获得健康持久的发展。

 
       2009年上半年,中国光器件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产品需求旺盛、订单保持增长,厂商业绩表现良好,这让陷入亏损泥潭的欧美器件商倍感羡慕,但在风光的背后,中国器件商产品利润率低,厂商盈利状况差的困境却难以改变。在缺乏核心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光器件必须坚定走自主研发之路。 

        风光背后的尴尬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中,全球光器件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其中,欧美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订单减少、营收下滑、厂商亏损或倒闭的消息接连不断。与欧美市场刺骨的寒冷相比,中国市场却呈现出春天般的温暖,市场需求旺盛,订单保持增长,这些美好景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全球羡慕目光的背后,中国的光器件商却处于尴尬的境地。产品需求旺盛,订单保持增长,但产品利润率低、厂商盈利能力差的状况却难以改变。这就意味着国内厂商虽然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但利润却被国外厂商所占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器件厂商自主研发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的器件厂商主要从事低端的生产制造、产品的加工组装、给国外厂商代工等工作,虽然产品出货量巨大,但产品利润率偏低,厂商利润空间狭小。
以光收发模块为例,我国的模块制造商数量众多,但芯片能实现自供的厂商寥寥无几,具备研发生产光模块芯片的公司也只有几家。我国大部分的光模块芯片都是从欧美和日本进口,国内厂商主要从事模块的封装工作,只能赚取加工的利润。同时,国内厂商主要制造155M、622M和1.25G等低速率模块,具备10G模块生产能力的厂商还很少,而在40G和100G模块方面,国内厂商还处于初级研发阶段。 

        为了改变这种拥有巨大市场却难以赚取利润的状况,为了让中国光器件产业保持健康长久的发展,国内光器件商必须走自主研发之路。在新劳动法颁布实施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与印度和东南亚等国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失去,以前那种依靠低廉劳动力赚取利润的做法也已难以持续。因此,在缺乏核心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光器件厂商应及时转型,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坚持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竞争优势的基础 

        虽然光器件自主研发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自主研发却是一项艰苦漫长的工作,它不但需要前期丰厚的技术积累,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中国光器件自主研发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将是不断进行技术突破,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 

        中国光器件专家、飞康公司总裁黄章勇认为,我国光器件技术上需要突破的有以下三方面:1.目前我国光纤通信用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APD以及高速的专用集成电路依赖进口,因此我国光纤通信产业急切地呼吁中国芯,芯片大批量生产技术有待于突破。2.PON接入网为满足客户宽带越来越高的需求,将向10Gbs或DWDM发展。我们必须突破10Gbs和DWDM的单纤双向(BOSA)器件的制造技术。3.随着接入网的高速发展,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要求中心汇聚层的带宽要更宽。对于传输层来讲,所要求的传送速率则要更高。因此,运营商不得不提高整个网络的传送速率以应对这些新的需求。光器件技术上来讲是向更高的速率发展,比如研发40G、100G的产品。 

        目前,中国的光器件产业还处于“中国制造”阶段,要成功转型为“中国创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但需要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更需要中国器件商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技术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光器件商坚定走自主研发之路的基础上,中国的光器件产业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讯石报道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