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契机与光纤市场的复苏将为电信设备市场翻开一个新的篇章。目前阿朗与诺西的整合已基本到位,业绩正在逐渐改善,但是,对于诺西和阿朗来说,要真正实现扭亏为盈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关键在于谁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能力更强
据诺基亚日前公布的财报披露,其旗下合资公司诺基亚西门子(以下简称“诺西”)07年亏损了13亿欧元。
同时,据业内人士预测,阿尔卡特朗讯(以下简称“阿朗”)07年财报也必然是赤字。这对“难兄难弟”目前都面临着“合并综合症”,亏损也是其表现之一。谁将率先摆脱“合并综合症”,实现“1+1>2”呢?
“重症缠身”的诺西与阿朗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信设备市场,设备商们纷纷寻找新的出路,诺西与阿朗的合并也是源自于此。合并带来的好处不必多说,从近处来说,合并直接集合了两家的长处,使新公司资本直接增加、技术领域也扩大了,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从长远来说,新公司通过联合实现规模效益,进而可以节省成本,应对目前电信设备市场的低价竞争。尽管新公司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合并初期,诺西与阿朗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合并综合症”。
“合并综合症”最为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裁员。据了解,诺西计划到2010年在芬兰裁员1500—1700人,在全球裁员9000人。“这样每年可节约15亿欧元(20亿美元)。”诺西通信发言人说。与此同时,阿朗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裁员计划。据法国《拓展》周刊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阿朗可能会将全球总职员数裁减20%以上,这意味着将减少1.5—2万人。有关方面称,这将节省31亿美元的成本。
然而,据《商业周刊》分析,裁员并不能完全解决诺西与阿朗的问题。
一方面,这些因裁员而节省下来的资金有大部分并不能为公司业绩作出多大贡献,因为公司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必须为客户提供较高的折扣。
另一方面,新公司仍然受到华为、中兴等新兴设备商的压力,而且随着基于标准的技术盛行,传统的电信硬件市场利润已经每况愈下,新公司还受到IT平台提供商的冲击。
当然,如同其他合并公司,诺西与阿朗也同样面临着要克服文化或者组织架构整合的风险。面对如此多的裁员,新公司如何能够加强员工忠诚度?如何整合原来迥异的两家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摆在阿朗与诺西面前的现实难题。
如何摆脱“合并综合症”?这涉及的问题很多,有文化方面的、市场方面的、财务方面的、技术方面的种种问题。可是在诺西与阿朗面前,首当其冲的是投资者的信心问题。
如何让投资者更有信心?一张漂亮的财报胜过一切。对于连续几年赤字的诺西与阿朗,要实现扭亏为盈,新订单成为关键。
日前,诺西宣称获得中东移动运营商Zain价值9.35亿美元的巨额订单;与此同时,阿朗也宣布罗马尼亚电力传输公司Transelectrica 下属的Teletrans公司采用了其IP/MPLS解决方案,合同金额达到数百万欧元。
其实从合并公司成立以来,诺西与阿朗便在新订单方面展开了种种“隐性”的较量。订单金额是一方面,订单的地区与业务领域也是其较量的领域。
Heavy Reading咨询公司分析师Patrick Donegan曾指出,“不像朗讯与阿尔卡特的合并实现了北美和欧洲市场的互补,诺基亚和西门子的合并没能解决双方北美市场空白的问题。”
然而从诺西最新公布的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诺西与阿朗相比,暂时取得领先优势。在去年第四季度,诺西不但实现了零赢利,更是在北美市场取得了突破。据诺西方面有关人士透露,去年诺西在北美市场销售增长最为强劲,因此成就了诺西的“零赢利”。
从阿朗的新订单来看,订单的范围较为狭窄。特别是在3G移动通讯设备市场,朗讯只专注于CDMA技术,而CDMA在全球应用并没有WCDMA广泛。与此同时,业内竞争对手如瑞典的爱立信公司目前控制了全球45%的GSM市场。为此许多分析家认为阿朗公司最终将退出无线网络设备市场。
谁将率先实现“1+1>2”
2008年无疑是诺西与阿朗的关键年。首先,从整个电信设备行业来看,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尤其是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以及北美、东欧地区的市场需求有望增长。巨大的3G契机与光纤市场的复苏无疑将为电信设备市场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其次,阿朗与诺西的整合也基本到位,业绩正在逐渐改善。诺西正初步实现了扭亏的“零赢利”,而从阿朗方面来看,尽管07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净亏损达到2.58亿欧元,然而比起第二季度净亏损的5.86亿欧元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当然,对于诺西和阿朗来说,要真正实现扭亏为盈还有很大的挑战,如爱立信市场表现依然优于它们两家,而一些新兴市场的设备商紧追不舍发展迅速等。谁想要率先走出困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从目前来看,诺西初现曙光,但正如OVUM分析师Michael Howard指出的那样:“真正的成功合并是要看五年后是不是依然盈利,是不是依然具备持续的业务发展。”因此诺西虽然在理论上一加一大于二,但未来能否如愿现在仍是未知数。阿朗尽管一时落后,却也未必没有反超的希望。
可以预见的是,2008年将很可能成为诺西与阿朗的“扭亏年”。至于谁将笑到最后,关键在于谁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