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白露时节,古语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尽管白天天气依然炎热,但早晚睡觉时千万不要打赤膊,以免着凉。白露时节,正是秋高气爽,人们喜欢乘此机会外出旅游,此时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途中出现类似感冒而并非感冒的症状——“花粉热”。因此,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花粉热”等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此外,白露时节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要慎重调节。凡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表现为口鼻干燥,或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甚至鼻内容易出血,或咽痛干燥,似有物梗阻;女性突然感觉皮肤干涩,甚至皲裂难看,或毛发不荣、易脱;有的还可兼见大便秘结难出,因此秋季防病治病要防“燥”。
白露时节要预防着凉
据气象专家介绍说:露是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水珠。所以,白露标志着进入典型的秋季气候,气象部门没有统计过进入白露当天是否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天。一般来说,进入白露以后的秋季昼夜温差都很大。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到了白露不要赤膊裸体,以免着凉,白露节气气候干燥,即人们常说的,秋燥,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据介绍,在我国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
心平气和精神调养
肺主悲伤,养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办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的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造成阳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
早卧早起起居调养
天高气爽,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但要防止收敛太过。秋来会“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俞穴都汇合在背上,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寒。
酸味果蔬饮食调养
酸味具有收敛肺气作用,辛味具有发散肺气作用,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食品,适当多吃酸味果蔬,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最佳。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梨、百合、银耳、乳品等柔润食品,以益胃生津,滋阴养肺。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和动物的肺脏。
慎食秋瓜防坏肚
白露后往往多秋风、秋雨、台风。在这段时间容易发生和流行的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发病比夏季的第一高峰期还要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在夏季,人们为了防暑降温,往往生食大量瓜果。“甜蜜”的瓜果易生食,从而阻碍脾胃的运动消化功能。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少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有此功能的食物有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