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实现

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国内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

  ICC讯 科技日报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国内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零知识证明是一种基本的密码学工具,允许互不信任的通信双方之间,一方向另一方证明某个命题的有效性,同时不泄露任何额外信息。NIZKP是ZKP的一种最重要的变体,其特点是通信双方无需多次信息交换。由于其简单易行并且互相通信次数少,NIZKP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区块链和身份认证等领域。常用的NIZKP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在生成可信的真随机数的假设之上,然而,由于真随机数生成器难以实现,实际应用中常会使用确定性的伪随机数算法来替代,这种方法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

  量子物理学中,基于无漏洞贝尔不等式检验的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DIQRNG)可以提供具有最高安全等级的真随机数,其安全性由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保证,无需用户对量子设备进行任何先验表征或假设。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团队搭建了一个基于DIQRNG的信标公共服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设计并实施了一种不依赖于真随机数假设的NIZKP方案。该随机数信标服务可以实时向公众广播生成的随机数。此外,为确保随机数在广播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团队采用了可以抵御量子攻击的量子安全签名算法。随后,研究团队利用接收到的来自DIQRNG的随机数代替之前的伪随机数,构建并实验验证了更安全的NIZKP协议。

  该研究成果首次将量子非局域性、量子安全算法和零知识证明三个不同的领域结合起来,大幅提升了零知识证明的安全性,其中构建的面向公众的随机数服务在密码学、彩票业和社会公益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

内容来自:科技日报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23/11/15/2023111502544080979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文章标题: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实现
1、凡本网注明“来源:讯石光通讯网”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讯石光通讯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讯石光通讯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转载无法确定原网地址,若作品内容、版权争议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