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第一销售员”
时光:李总您好,今天是TD技术论坛与新浪科技合作举行的第22次高层访谈。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据我们所知,您自从就任展讯CEO以来,还没有在媒体上接受过专访,希望您通过今天的交谈,解答很多关心展讯的人心中的疑问。
我们看到,在前几天展讯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在经营业绩方面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关心展讯的人都知道,自从2009年初您就任展讯的CEO以来,展讯的业绩就一直在大幅度上升。我们想知道,在您就任CEO的这一年多时间,展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能够有这么快速的发展?
李力游:展讯销售额的增加实际上是由展讯全体员工努力创造的。我2008年5月加入展讯,到现在两年多了;当CEO是2009年的2月14号,情人节那天,到现在也有一年多了。展讯确实有很大的变化,至少从外表上看是这样的。去年一季度是展讯最差的时候,营收只有800多万美元,可是亏损也有800多万美元,巨亏!我印象很深,在2008年底、2009年初我们客户流失得非常厉害,几乎所有客户都去竞争对手的那边去了。在TD业界里面,我们更是备受责难,那时可能是展讯最困难的时候。
时光:您觉得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李力游:金融危机、对手竞争、消费者环境等外部问题都是原因,但这对于任何公司都一样,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说执行力、产品质量、内部管理、对客户重视程度等问题。
当时公司做出让我当CEO的决定,确实是因为展讯正处于比较困难的时候。经过一年多,我们正在往上走,而且走得比较快,你刚才说到的,展讯在前几天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报,数字非常好,这让我对第三季度的预期信心更足了。业内人士都知道,第三季度是全年最旺季。
时光:除了能看到的业绩提升之外,展讯还有哪些改观?
李力游:我们在内部做了几个重大改变。第一,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扎扎实实把质量问题当做公司的根本问题来抓,这给客户造成感觉跟展讯以前产品很不一样,不管从软件稳定性还是通讯良好率上都提高非常多。TD拿了中国移动的项目(注:指中国移动于2009年5月启动的“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以后,我们全力以赴,把所有质量问题一项一项列出来,然后比对跟对手的差距,做了一张大表,严格按规定时间表来改进,问题解决了以后不仅给我、还要给董事会去检查。这在过去从没做过。
同时,对内部研发程序、管理程序包括销售策略,和销售对客户的做法上,跟以前有比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在对客户的重视程度、对客户的需求的满足、还有对客户的支持,做法上比以前加强很多。以前展讯内部最难的就是跨部门合作的问题,后来我们花了大概七到八个月的时间,在跨部门共同解决质量上做得比较到位。以前是互相推诿,互不买账,效率非常低。现在不但要问题要解决,而且要全公司一条心,不管多少人、花多少时间都一定要去解决。
时光:媒体有不少报道说您是亲自去跑客户的,在跑客户的过程中,您觉得有些什么收获?
李力游:作为CEO或公司第一把手,他的任务从来都是第一销售员:第一,向投资人和董事会销售自己的战略想法;第二,在内部把想法销售给员工,让员工消化后去执行;第三点就是真正的产品销售——谁付你钱你就应该到哪儿去。第一把手去见客户极端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就不知道你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我认为所有CEO都应该这么做。通过跟客户谈,除了可以把东西卖给客户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知道他需要什么,可以知道对手情况以及他的看法。不但对客户本身重视,对“客户的客户”我们也重视。掌握了“客户的客户”的材料,我对客户本身出货量和需求本身就会有更明确的了解。
时光:您刚才谈到的内容给我们本土公司、特别是我们本土创新型公司一些启示:一个公司在经营了一段时间,技术已经突破瓶颈,掌握比较完整产品技术的情况下,怎样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很多公司这一步没做好,就导致了后续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要做出这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像刚才您说的,第一要清晰知道客户需求,另外就是要有过硬的质量。这也是刚才您所强调的展讯最重要的两个变化,对客户需求和产品质量更加重视。
展讯明年就成立十年了,您上任CEO的时候,展讯也已经存在了七八年,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沉淀出一些问题来。我们也很想知道,作为一个空降的领导,您是怎样来改变您认为那些不足的地方?
李力游:实际上我跟展讯有很多渊源,展讯包括原来的CEO武平、还有其他很多人都是我原来创业公司的同事,我们个人关系从一开始就很密切。展讯走到今天,离不开创业团队,我认为他们做得非常好。从上市到收购Quorum,没有创业团队的努力就不可能有展讯的今天。我觉得中国大陆这么多创业公司里,展讯是佼佼者。但反过来说,任何一个公司走到一定程度也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IPO,“上市魔咒”,确实有。很多时候,未必是管理层本身的问题,因为外部情况变得很厉害,要看企业是不是能适应变化。再者,就是整个市场变化也比较多。这两个变化情况下能不能适应,再往前能走多远,对所有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我来到展讯以后,觉得展讯员工在整个业界里不管是技术上,事业心上,甚至玩命干活的态度上,我都觉得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个人运气比较好。未必是我个人怎样就能让展讯怎样,更多是跟员工一起沟通、交流、合作。整个展讯团队现在和过去没有重大差别,还是原来的团队,我认为这个团队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质量的,所以自然就会把事情做得比较好,跟我个人没有那么大关系(笑)。
时光:您很谦虚。但是我觉得一个团队的领导对于团队行动、对于团队性格养成都非常重要。这一点我想您是不是更愿意用自己的业绩来说明?
李力游:说话永远用业绩说,自己说自己好一点意思都没有。再者,有什么样的CEO就有什么样的公司文化。
时光:您认为展讯现在的文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李力游:我经常对我的客户还有分析师讲,我们是农民文化。
时光:为什么这么说?展讯做的是高科技啊。
李力游:我跟分析师也这样讲,第一,我们干活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辛苦程度不比流血流汗差;第二,回报率非常低。这两点就很像农民,干活多吧,可农产品毛利非常低。还有一点,受季节因素影响,靠天吃饭。芯片市场就是周期性的,像农活一样分淡旺季、大小年,非常明显地受消费者周期的影响。由于这三点,所以定义我们是农民。
当然我讲农民文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展讯现在就是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去做该做的、对客户有用的事,不去想其他。在中国市场或者说任何一个新兴市场里,诱惑都很多,有很多事情似乎都有理由去做的。我用农民这个形容来说,就是说我们要埋头种地,埋头干活,不分心旁骛,只顾拉车,看路让CEO来(笑)。
展讯雄心:做全球最大半导体设计公司
时光:在以往印象中,展讯是一个有很大理想和抱负的公司。您一直强调踏实、现实,那您觉得您领导下的展讯,还有那么大的理想跟抱负吗?如果有的话,这个理想是什么?
李力游:对我个人来说,展讯吸引我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芯片发展的趋势来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消费通讯市场在不断扩大,TAM(Total Available Market )在扩大。但有趣的是,你看这个市场里欧美公司数目正在减少,大的像TI,像Motorola、Freescale、NXP、EMP、SiliconLab等等,都不做消费通讯产品的芯片了。这是很有趣的矛盾现象,整个市场在扩大,为什么这么多重要公司,甚至TI这样传奇式的公司都不做了?说明市场内部结构和市场运作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些变化情况导致这些公司离开这个市场。
还有,现在整个世界芯片产业发展的趋势是芯片设计公司正在向亚洲“东移”,尽管我们用“农民企业”来形容它,但它对IT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这么大,而国际大公司正在淡出,这种产业正在发生的矛盾现象,造成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应该能够有机会产生全世界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
刚才我讲的理由算是“天时”;再讲讲“地利”方面。与海外公司比,展讯有很明显的大陆本土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消费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我们有大量的本土客户,有一个成熟产业链的支撑,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等,这些方面展讯是得天独厚的。中国政府支持的、中国移动正在运营的TD-SCDMA,正是展讯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研发的。所以对这个技术的理解,技术的开发以及它的产品化,我们在这些方面其实做得比我们的对手、尤其是国外对手做得好很多。
再说“人和”。展讯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上的做法也是比较开放的,既有“海归”,也有本土人才。展讯的做法不是闭关自守,只要有能力的人,月球上的我们也可以用(笑)。国外回来的人才,和本土成长起来的人才相结合,能形成巨大的合力。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在中国应该能产生全世界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展讯是在所有平台里应该是最具有可能性的,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你问我将来会做多大,我就说是把展讯做成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时光:您打算用多长时间完成这个计划?
李力游:从理论上讲,在芯片设计公司里,如果年销售额能做到10亿美元那就是全球前十名,也就是“最大之一”了。如果用最短五年、最长七年的时间来做到这一步,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时光:进入全球前十名,对中国的芯片设计行业来讲,应该是一个革命了。
李力游:对,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我觉得这个时间差不多。不是说一定只能是展讯,在五到七年的时间表里,中国应该能出全世界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但我横向看了这么多公司,我认为展讯是最有可能的。
时光:请问您怎么看待TD-SCDMA,以及它的后续发展技术,包括TD-LTE,在展讯将迈向世界最大之一的芯片设计公司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整个TD技术给它带来了什么样的机会?同时也给您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李力游:展讯是全世界第一个做出TD芯片的。我们认认真真在前五六年就做了大量投入。中国的民族3G产业就是TD-SCDMA,我们跟国家配合,认真投入。既是出于对国家的责任,也是响应国家产业的要求。因为我们有本土优势,投入比较早,理解比较深,我们做的产品集成度比较高,品质也比较好。
我认为在未来两三年,TD飞速发展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成本接近2.5G,我相信它的放量在TD上会非常大,展讯的业绩跟着TD的发展而发展,我相信从今年开始,未来几年内TD-SCDMA都会给我们带来非常重要的收入。它的挑战在于,作为一个新标准、新技术、新产业,在世界上来看其实没有十年一般不容易做好,我们TD发展到今天为止才多长时间。
时光:产业化也就六七年。
李力游:WCDMA就用了很长时间。我们跟其他制式相比起来,起步晚,参与进来的国际大公司相对来说少一些,这样挑战就比较多。一个不太成熟的东西面临的挑战,不光是自己的问题,不是说自己玩命就可以做好,因为在整个产业不是很完善,各种情况交织的时候,做这个产业其实困难非常大。
但展讯有一个好处,我们不管多困难,做一个投入,做一个决定必须有一种信念。我的信念就是TD-SCDMA产业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它一定会一步步做强做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现在投入就是非常愚蠢甚至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对政府,对中国移动对于TD-SCDMA发展的承诺坚信不疑。因为我们对政府说的话是非常相信的,对运营商说的话也是非常相信的。没有这个前提我们就不会做这么大的投入,如果说有挑战的话,挑战就在这儿,是有一定不确定性,商务上、技术上还有产业上的。
时光:我觉得您刚才提到的情况,对从事TD芯片的厂商来讲有很大的挑战。按照过去产品开发模式,是在技术体制、标准、技术特点和指标已经相对固化的情况下,特别是需求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完成,芯片开发商有开发依据。而芯片开发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每犯一次错误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上的损失。但对TD-SCDMA来讲,要求你必须在技术和产业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在终端产品对芯片需求不那么清晰的情况下,去探索产品开发,从方向、策略一直到每个技术细节,所以这是很大的技术挑战。我想包括展讯在内,所有做TD芯片的厂商都会经历这么一个痛苦的过程。
李力游:实际上挑战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现在都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来做WCDMA芯片,有很多人做得非常好,所有东西也非常固化和清晰,但你再做也不可能超过外国公司;即便做好了,不一定在性价比上有自己的特点。反过来,现在TD-SCDMA尽管很多东西不太确定或产业不太成熟,但我们有本土优势,有政府和中国移动更好的支持。我们在做芯片的决定上可能会做得更正确一些。通过一些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我们会对产业上的问题和技术上的问题看得更清楚。
就在大家都比较迷茫或做得不很好的时候,你要是在某方面做得更认真,说不定我们就会脱颖而出,机会更好一些。
技术历程:从跟随到超越的革命
时光:您刚才讲,您希望展讯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厂商之一,这是一个五到七年的过程。那我想,未来一到两年的部署您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看到,展讯也非常积极加入到TD-LTE,以及TD-SCDMA后续HSPA产品的开发。您能否给我们广大网友系统地介绍一下,展讯下一步技术开发方面的规划。
李力游:我先从2.5G说起。展讯现在主要挣钱还在2.5G上,我们从中低端的芯片做起,发展到中高端芯片,利润会逐步做得更好。再往后,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智能手机的开发和研究。同时可能加强第三方应用,就是业务软件在手机上的实现。这样我们可以不断把成本降低,在同样成本下把性能加强。
在TD-SCDMA方面,我们是要做集成度最高,耗电最低,成本最低的芯片,通过做40纳米,通过两个芯片高度集成的芯片来实现。我们今年正式开始了LTE项目,决策做TD- LTE\TD-SCDMA\GSM三模芯片。之外,我们也在积极考虑,LTE是全球性的,我们会同时做FDD加TDD,因为将来3.95G或4G融合,实际上融合点是在LTE而不会是WiMAX上。这个我们已经开始正式做了,这将是我们未来两年的技术亮点。
时光:您怎么看待现在大家思索的关于TDD和FDD技术融合问题。
李力游: TDD LTE与FDD LTE差别相对没有WCDMA和TD-SCDMA差别那么大。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手机国际漫游变的很简单。但FDD/TDD双模的话,现在不能确定频率,而且第一代产品什么形态,商务模式商务规模近期远期是什么样子等等,未知数还是蛮多的。我相信,技术融合后的商用至少要三到五年时间才会实现。
时光:我想确定大家形成共识的,第一,TDD、FDD要走向融合;第二,未来4G终端必然是多模,肯定是不同制式标准都融合在一起。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求芯片处理能够足够强大。您刚才也提到了40纳米现代工艺,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主流的,或者说比展讯大很多的芯片设计商都仍然着力在五六十纳米的工艺芯片上。展讯当时做出40纳米这样的选择,在40纳米工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来做,应该说是相当有魄力或者相当有胆量的。
李力游:这决策本身有一定风险,有好多分析师不停问我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决定做40纳米,而不跟大家一起走该走的路?我们的考虑是:第一,全球大厂都做60纳米,60纳米明显有问题,从全球来看,65纳米芯片的产能明显不足,问题非常大。第二点更重要,我们当时测算过,TD-SCDMA的产品成本要想接近2.75G, 65纳米做不到,只能再往小做。我们现在做40纳米工艺芯片的全方位投入,这对人力财力的消耗是巨大的,我们把第一颗40纳米技术的芯片放在TD-SCDMA上来做。一旦做出来,我们在性价比、性能上、在对客户需求满足上、芯片集成度上都会比对手做得好。所以这就是机会。
风险确实有,但是我们在系统架构设计上花了很长时间来规避风险。65纳米也有风险,喝水也有风险啊,都有风险。目前看来,我们通过对系统架构、通过对产品集成度分隔的设计上,我们认为这个风险是可控的,所以我们才做了,外面看起来觉得比较危险而已。
时光:您刚才从产业和技术层面阐述40纳米芯片的问题,从我的感觉来说,上40纳米芯片项目,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按时下的说法,应该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都非常期待它能成功,成功了就更有意义:也许这是我们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第一次真正走在国际大公司前面来开发一项技术,而不仅是作为一个跟随者。我们以前总是以缩小和别人的差距感到高兴。真正说哪一天我们跑在了别人前面,很多人脑海中没有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我想它不仅能更好地为我们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服务,对集成电路行业也是非常大的鼓舞。
我们知道展讯是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的公司,展讯在发展过程中也得到很多政府支持。现在产业界大家有普遍的疑虑,展讯作为外资背景的公司,它的资本来源是海外投资商。怎样才能真正在中国本土产业发展中起到产业领袖作用?展讯能承担这样一个角色吗?
李力游:我的回答肯定是能。展讯在2007年融资最好的时候上市,走到国外去——因为海外融资、海外并购还是在国外上市比较方便,然后才产生了收购Quorum的行为。既然是在国外上市,不可避免会有国外资本在展讯的总资本结构里。很多国有大公司在海外上市,也有外国资本参股嘛!但我要强调一点,从展讯上市到现在,我们资本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新加入的一些海外资本,也是收购了原先的海外资本的股权。第二,我本人是从大陆本土走出去的留学生,我们董事会里主要成员和全体的管理层、技术骨干都是大陆本土的,展讯的管理权是在中国人手里。第三,展讯从2006年起到现在就在深耕本土市场,并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我被选入了“千人计划”,我们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这么大力度的支持都是以前没有过的,今年有了。
我刚才讲我们的目标是立足于中国,做全世界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而海外的资本运作、资本管理,尤其是审计,要更为严格、更为规范。我认为这明显是好事情。我们是要走到全世界去的,是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的。我刚才说展讯能承担产业领袖的角色,正是因为我们有国际背景,有国际方面投资,我们可以更容易做到一些。
时光:我把您的话总结一下,是这样一个概念。第一是说展讯虽然上市在美国,它的资本结构有部分外资成分,但是展讯整个运作和发展是控制在中国本土人的手里,事情是由人来做的;第二就是,您认为恰恰因为展讯在海外上市,有国际融资的环境,使展讯有了更好去获取海外技术、海外人才和海外优质投资资金的条件,正好能够促进展讯立足本土,成为国际化大公司这样一个理想。
李力游:可能还是个优势。
立足本土 放眼全球
时光:展讯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中国芯”企业,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知道展讯承担了许多政府支柱性科技攻关项目,这说明了国家对展讯的认可和信任,这我觉得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今年1月16日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在我们看来是很振奋人心的事情。您认为胡主席来展讯视察,给展讯带来了什么?
李力游:这毫无疑问是我们展讯的最高荣誉。芯片作为核心元器件,在TD-SCDMA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展讯的视察表明国家对TD-SCDMA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国家对我们多年来参与国家重要的技术和产业项目、参与TD-SCDMA产业的发展,所作出成绩的肯定,也表示了国家对我们有很高的期许。同时,展讯是归国留学生创业企业,最高领导人的视察,我想也表示了对留学生归国创业的支持。国家最高领导人来展讯视察时,鼓励我们要不断自主创新,鼓励我们高技术企业不断为中国、甚至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使得我本人和展讯员工实际上都受到非常鼓舞。
时光:我们也看到,在通信终端的产业链上,芯片厂商的作用越来越大,他所从事的业务领域也越来越宽。比如原来芯片厂商只负责提供一个芯片,硬件的东西;后来陆续也做相关软件,再往后做解决方案,后来发展为全解决方案。现在一些芯片厂商已经开始涉足业务应用软件领域。我们也很想知道,展讯在这样一个产业链重新分工的背景下,这方面有哪些想法和准备,准备采取哪些行动?
李力游:现在芯片厂商承担的业务非常多,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产业链的整合和工业界的paradigm-shifting,不这样做呢,几乎就卖不出去芯片,这是生存的前提手段。比较早做全解决方案的时候,我当时在Broadcom,给索尼爱立信做了一款机器,我们通过做全套的软件,甚至连整个测试服务都给做了,对方看没什么问题就用了,结果那款手机卖了五十几个国家。现在我们除了做芯片之外,我们又做软件,除了做底层软件之外,我们还做应用软件,还有生产软件我们也要做,测试也要做。
随着宽带互联网慢慢出现,通讯本身只是一个简单手段,但内容是真正让用户对产品产生粘性的需求,如苹果的APP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等。Iphone除UI之外更重要的是应用软件的丰富。我们也在摸索,除了做芯片之外,做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外,我们也在跟第三方应用,不管是TD-SCDMA还是GSM,一些内容服务上我们都做更深层的沟通。预期未来两年我们希望能看到,尤其在3G上,我们希望看到是内容帮助我们卖产品。但是我不可能开发内容,必须跟别人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向跟内容服务提供商,运营商还有其他不同产业的经营者提供一个带宽非常宽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出现的平台,你把你内容的东西放上去,对于社会,对于用户有用,我们再合作好,这样平台就变得很有竞争力。
时光:展讯历来是从发达国家带着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人才、资金到中国发展。现在中国很多通讯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走向海外,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在海外已经有了相当的产业规模。您提到过中国是很大的手机制造出口基地,展讯有没有想过到海外去?像现在国内很多很好通讯制造商的做法一样,不光抢占国际市场,通过资本和产业输出,建立自己国际研发生产的网络,有这样的想法吗?
李力游:建立研发生产网络,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想法是这样:我们既然要做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着重点一定是全球,不是简简单单的本土。刚才讲中国设计的手机大部分是销到海外去,所以对展讯来说,比如说我们的2.5G,去年我们主要销售点在中国本土市场,今年我们就开始不断扩展海外。比如说印度、非洲、南美,这些国家我们的产品都会去,我们会派人到他们的本土了解,要了解客户,以及客户的的客户。我们对那边的需求掌控要加强,会设立海外分公司,跟他们做一些深层合作,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公布,我们产品已经进入三星了。三星是全球公司,通过三星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卖到全球,但我们将来目的不只做三星一家,我们还要做更多国际客户。因为全球市场是我们的一个根本目标,一个公司不可能只在本土市场发展做就做到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