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军等联合浙江大学教授储涛研究组,通过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优化实时后处理,实现了速率达18.8Gbps的迄今世界最快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应用物理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小组研制的超导探测器,基于“济青干线”现场光缆,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分别实现428公里和511公里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世界现场光纤量子保密通信新纪录。
潘建伟说,给这颗卫星取“墨子号”这个名字,是因为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科圣。墨子生活在2400年前,他主张“兼爱、非攻”,也就是平等、博爱、反对战争。
量子计算是世界科技前沿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5月7日,《科学》杂志发表潘建伟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其成功研制了目前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此前不久,由我国科研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披露,他们研发出一款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实现了多种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有望应用在数据搜索、模式识别等领域。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团队与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应用。该成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QKD的认证方案,为提高整个QKD网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据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处获悉,继首次实验验证了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可行性,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刘洋研究员与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再次合作,实现了509公里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
最近,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量子纠缠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们成功将两个相距50公里的量子存储器纠缠了起来,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
日前,由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和墨子沙龙主办,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新年科学演讲”就将目光聚焦在量子信息革命上,并邀请著名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作了题为“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的演讲。
当前第2页 共5页 共49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