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2021年,湖北光通信产业掀起了一场“国风”,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国产化替代,其中,起着“地基”作用的光芯片,占据了产业链的价值制高点。湖北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芯片自主可控?继续来看报道。
在武汉云岭光电,随着这一个个晶圆下线,光通信产业中的25G高速率光芯片首次实现了国产化,正式迎来了商用量产。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刚:“应该来说所有的东西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管是产品的开发周期,还是生产周期,所有的生产投片都是我们自己来控制,不至于受制于外部供应链的影响。”
25G光芯片,被广泛运用与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但这样的高端芯片,国产化率基本为零,2018年,4位海外专家在武汉聚首,成立武汉云岭光电,目标就是打破产业链瓶颈,实现国产化。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浩:“这个团队覆盖了从芯片的设计到材料的生长,到整个后道的工序全流程的这样一个覆盖,公司在成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我们的实际研发投入甚至都超过了我们整个营业额的半数以上。”
从材料到芯片,全过程的技术攻关,意味着企业在许多领域都要从零开始。许多环节的研发难度都超出了企业的预想。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刚:“所有的工艺过程全部都是在微观的环境里面去完成的,比如有几十层的材料,那么每一层的话可能是多少纳米多少微米一层一层的长所涉及到参数非常多,它的排列组合的这个数量就非常多,实际上它是一个无穷的试错的过程,然后逐步的找到这里面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尽管困难重重,但企业打破国外垄断的决心却丝毫没有动摇。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投入了三个亿的研发资金,经历了上千万次的试错,终于找到了制备材料的正确方法。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刚:“比如说带宽可能我们做出来只有十几个G,然后还要去做调整改善,然后再投第二轮慢慢去把这个东西达到我们真正的25g产品应用的各方面的要求。”
三年蛰伏,云岭光电终于拨开云雾见光明,做出了25G光芯片,而同一时期,武汉城市圈不断成熟的光通信产业链条,也让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芯片成型,打磨检测,封装,城市圈可以完成。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刚:“在光谷这一带,整个芯片到模块到系统这个链条上的企业,基本上是完整的并且越来越多是真正的国产厂家了,比如说像武汉的联特,武汉的英菲等等这样的光模块厂家,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
现在,云岭光电已经拥有了每年7200万颗高端光芯片的生产能力,下一代芯片的研发,也在加速进行。
武汉云岭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浩:”25G只是我们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节点,所以我们还在不停的在研究我们新的下一代50G的产品都在路上。”
深圳市众投邦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五大核心板块,以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为基础,以智能投顾系统为核心,全面发展区域产业基金、母基金,加速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行业,众投邦全国位居前三。
公司累计投资的企业近200家,已经上市的和培育的独角兽企业,主要有:大疆无人机、蔚来汽车、晶科能源、亿邦国际、金力永磁、沃格光电、天地壹号、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数秦科技、迅策科技、芯天下、云岭光电、宝德计算机、瑞华制药、安邦制药、掌通家园等知名企业。
新闻来源:众投邦创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