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石聚焦:CIOE2011光通信馆八大总结

讯石光通讯网 2011/9/14 16:13:46
        总结一:人气旺盛,但前热后冷

        来自国内外的逾200家光通信企业集中在1号展馆出展。第一天和第二天馆内人气旺盛,参观者络绎不绝,多数参展商应接不暇,就餐时间人潮拥挤;后两天人潮渐退,参观者稀少,不复熙熙攘攘之气,参展商多是相互拜访交流,最后一天有些展商甚至提前撤展。

        总结二:新面孔多,特装展多,还有实际应用结合养眼展示

        1号馆的光通信展商多以精装出展,尽显耀眼光芒,诸如博创科技、旭创科技、长飞光纤、光纤城、富春江、source、海信集团、马尔斯、昂纳、爱沃富、新飞通、飞阳科技、源拓科技、高意科技、中兴光电子、奥康光通器件等等,还有像维新通(思迈)、江苏北斗等这些第一次亮相却以盛装面孔示人的展商,他们也都以各自神采招光聚瞩。值得一提的是,讯达康将实际应用搬到了展台上,一边是现场演示产品,一边是养眼模特携产品展示,热力十足的劲舞及有奖问答吸引了诸多参观者驻足观望,现场气氛时时high到高点。

        总结三:CIOE多是老友相聚,开发新客户之机甚少

        今年的CIOE,不少参展商花费极大精力布置自己的展台以彰显独特风采,争相借此机会展示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客户。CIOE2011对于上游材料厂商以及设备厂商有着一定的商业价值,可以获得一些潜在客户,不过对器件参展厂商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企业形象宣传,用莱特尔钟经理的话说,“来这里是证明我们还存在着,我们还在业界活跃着”。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参加CIOE更多的是朋友的聚会,老客户的维护,而对于新客户的开发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

        总结四:CIOE区域化因素越来越明显,自身影响力受限

        整体上看今年参加CIOE的人员和企业来看,参展商绝大多数来自国内,海外的展商极其少,即使有参展的海外企业也多是跟国内厂家有合资关系或设有研发生产基地和分公司的,而国内的展商多数是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或者是东部较为发达的省市,中西部地区较少。参观者基本局限在广东周边。博创科技的陈经理对此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这一地区光通讯市场的相对景气和成熟,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展会而言,过多的地区化因素会限制它自身的影响力。

        总结五:新产品较少,新的高端产品更是难得

        据讯石现场观察和采访获悉,相比于国外一些展会如美国OFC、日本FOE、日内瓦ECOC等,我们看到的光通信新产品十分少,展商绝大多数携带老产品亮相,而推出新品的厂家多数是器件模块商,如WTD的40G RZ-DQPSK/NRZ-DPSK Transponder光收发模块和10G GPON/EPON SFP+/XFP光收发模块,海信宽带的40G QSFP/CSFP/SFP光收发模块,Neophotonics的新版本SFP+光模块产品系列,以及Source Photonics的10G EPON OLT和工业级温度10G EPON ONU 收发器系列产品,等等。有台湾客户告诉讯石,这次CIOE没看到多少新品展出,这也难怪,光通讯好不容易迎来复苏,久旱逢甘露,又有几家公司愿意大投入研发呢。主要是未来的路还不明确,行业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波峰一个波谷,都愿意在峰值时赶快赚钱,以备足过冬的本钱,哪敢轻易投入。

        总结六:做高端产品的光通信厂商更受关注

        虽然,在光通信展馆内看不到很多新产品,但高端产品的展商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得到国外客户的眷顾,比如旭创科技和四川马尔斯。作为国内一枝独秀的高端产品厂家,旭创科技不愿意在“红海”中拼杀,一直致力于高端模块研发,此次展会又以云计算为热点展出很多新品,实是难得的创新型企业。再有就是四川马尔斯,该公司从半导体芯片行业转入光通讯,想用硅技术开发芯片产品,其研发人员多是海归博士,他们认为要做高端的产品就要有核心价值,就得有人才,有技术关键还要有资金,当然时机也很重要。

        总结七:CIOE是分水岭,冷暖自知

        据讯石在CIOE现场走访了解,今年前六个月,整个光通信行业订单都比较饱满,但大部分公司从七月却开始“遇冷”。至于下半年的走向,大家都希望通过CIOE来增加行业信心,期待下半年能恢复增长。不过目前看来,大部分企业看好下半年的发展,觉得CIOE过后一定又会恢复增长,但也有公司认为要到十月底后才可能恢复,一切还要等待国家政策情况和运营商最终招标决定。

        总结八:CIOE也有伤不起的展商!

        在即将闭展的时候,有一些光通信客户向讯石反馈,此次光博会虽然规模巨大,参展观展人数众多,但主办方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合理分配各个展商的展位尺寸和方向,保证广告赞助商的广告效益,保障滑梯、升降梯等通道设施的出入便捷,等等。这些客户表示,希望主办方能够提升自己的接待能力,兼顾好参展商和参观者的细节需求,如果没有足够而全方位的接待能力,办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展会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新闻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