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中国光谷的几点思考

摘要:光谷不堪承受之重,面对广州、深圳、长春等众多“光谷”的竞争,武汉光谷只有修正政府主导的模式,回归以创业者和企业为主的平和理念,才能走出自己的真正光谷创新之路。
  近日广州也在定名为光谷,突然间中国出现了两个“光谷”,细细看来,广州光谷实际上只是集中在光电产业中的LED照明这个细分领域,且主要是做展贸,与武汉光谷的定位有所差异。

  另外,广州光谷的定位与虽没有打出光谷旗号,但一直埋头发展的深圳光电产业也有一定重复,后者已云集不少光电厂商,深圳光博会也很有规模和影响力了。且两“谷”的地理位置如此之近,今后的关系如何处理也会是个不小的问题。

  实际上,中国有一个光谷已足够。美国半导体称雄世界数十年,也只有一个硅谷而已。“造谷”泛滥只能使中国各地园区同质化,出现严重的重复建设,并使本不充裕的专业人才与资金更加分散,不利于做强。

  武汉——中国光谷 

         武汉由于有在光通信领域研究占优势的武汉邮科院,以及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研发机构,因此,发展光电子产业自然具有某种先天优势,这些都为武汉光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实际上,武汉光谷自诞生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技术、激光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工激光、楚天激光、迪源光电等光电子企业;全球首台71英寸激光电视、我国首台红光高清视盘机(NVD)、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车、紧凑型4000瓦轴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光纤编码传输、大功率LED芯片等都是武汉光谷的成果。

  另外,光电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常年保持在30%左右。2011年,光谷的年产值已近3000亿元。每年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利在 1000 件以上。

  政绩——光谷不堪承受之重

  不过,武汉光谷并没有形成在中国光电子产业的绝对领先地位,更无法与美国硅谷相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武汉想成为世界光谷,更是奢谈。武汉光谷未能独秀的原因有多个:

  首先是专业人才问题。虽然武汉的研究单位和院校数量多,又有专门的海外人才政策,但是由于经济实力不如北上广深等地雄厚,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问题,因此不少人才被吸引走了,没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其次,发展理念问题。光谷的发展需要对技术的客观尊重,而不是人为打造。多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都把招商引资当作头等重任,各地竞相建设光谷,很多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 

  诚然,光谷的建立确实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只是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创业者、厂商和技术就是光谷的主。政府不要认为光谷的一切成就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实现。

  中国的科技园区建设主要为了政绩,政府部门比创业者和厂商还急,因为这关系到官员们头上的乌纱帽到底能有多“高”。不论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结果如何,最终一致的情形是房地产形势大好,地价和房价上去了,GDP提高了,官员因此获得了升官。武汉光谷成立之初面积为58平方公里;现在正进一步扩展到518平方公里。自2009年武汉政府将光谷打造成全国性金融服务后台中心后,更多的豪华高端建筑纷纷拔地而起。

  反观硅谷,那是个很朴实的地方,并不像中国内地高新技术开发区那样,充满亮丽光鲜的楼宇。硅谷不是联邦、加州及旧金山政府人为打造的,而是以斯坦福大学及全球各地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为基础,由市场自然发展形成的。政府只提供金融、法律、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支持。

  武汉光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企业自主创新,将科研成果顺利实现商业价值,并没有帮助政府实现政绩的责任,也没有拉动当地房地产经济的责任。而现实是,太多的期待和政治任务压在了武汉光谷身上。

  政府主导还会形成官僚作风横行,激励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力,难以形成真正产学研机制的弊病。世界上已有的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基本很难具备市场竞争力,这方面的教训武汉光谷应该认真汲取。

  政府主导的另一个现象是热心引进海内外大企业进驻光谷,如华为、富士康、中芯国际、阿尔卡特、惠普等。其实,这对武汉光谷自我创新的作用有限,说那是别人的企业有些心胸狭隘,但是武汉光谷确实需要本地成长的品牌企业。武汉光谷与美国硅谷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国硅谷的目的是孕育出世界500强和众多核心竞争力极强的中小厂商;而武汉光谷则以引进若干世界500强为荣。引入500强不算什么,产生进入500强的企业才能使武汉的中国光谷名副其实。

  享有硅谷之父美誉的Robert Noyce曾经研究出隧道二极管理论,但因为他的老板、曾获诺贝尔奖的William Shockley反对他追逐名声,最终放弃了诺贝尔奖的角逐。但他参与创立了英特尔公司,并使其成为时至今日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如此专注技术的平和心态才是硅谷成为世界唯一的最大秘籍。

  在武汉光谷有这样一种说法:“很多创业者是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的,几年以后,他们是开着汽车出去的。”与Robert Noyce相比,这是政府管理者还是创业者的目标太短视了呢?这恐怕也是武汉光谷诞生至今,还未出现一家有国际影响力厂商的原因吧。

  光电子产业的未来前景无限,面对广州、深圳、长春等众多“光谷”的竞争,武汉光谷只有修正政府主导的模式,回归以创业者和企业为主的平和理念,才能走出自己的真正光谷创新之路。



内容来自:新浪科技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12/02/17/20120217005806869875.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光谷 中国光谷 光纤 光缆y
文章标题:关于中国光谷的几点思考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