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祝世宁院士荣获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摘要:祝世宁院士对微结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系统理论发现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用材料微结构对经典光场和量子光场的有效调控,他发展了光学超晶格和超构材料两种材料体系,发明的新材料被成功用于新波长激光器开发、高性能光电芯片研制,新原理成像器件设计等。

 ICCSZ讯 日前揭晓的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增设了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宣益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获得该奖项。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们披荆斩棘数十年,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为我省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术期刊《自然》曾在专栏中这样评价祝世宁及其团队的工作:“该工作第一次用光学材料对爱因斯坦方程精确模拟,非常漂亮地演绎了广义相对论的部分思想。”这是因为他们在芯片上实验演示出了黑洞的视界、天体的引力透镜效应和宇宙快速膨胀导致的拓扑缺陷-拓扑宇宙弦,开拓了用光学芯片研究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新途径。

  “这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本人及团队的激励和鞭策,对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一次极大鼓舞。”祝世宁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近日五部门还联合发文,采取多项举措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我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此时颁发,契合了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有其重要意义。

  祝世宁表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与一贯对基础研究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基础研究之路很长,要取得突破,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一个团队长期不懈的积累和坚持。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南大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原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当时的冯端、王业宁、闵乃本等先生提出了微结构科学,闵乃本后来又提出了“介电体超晶格”材料体系。“从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冷门方向,坚持研究20年,我们才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从那时候起,我们初步将材料体系建立起来。基础研究就是要把原来不被关注的领域,通过自己的科学判断,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把冷门做成热门,做成国际的前沿。”

  目前,祝世宁作为领衔科学家,正带领团队积极布局下一代芯片——铌酸锂集成光子芯片的研发,这是省科技厅启动实施的八大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之一,通过探索新原理,发展新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技术加速落地。

  为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祝世宁牵头在南京江北新区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南智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把光子芯片技术作为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光子芯片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在这场以铌酸锂集成光子芯片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中,江苏省有明显的优势, 抓住机遇尤其重要。”祝世宁说。

  “此次获得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怀。”宣益民说。

  宣益民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对于基础研究突破的心得,他用“国家需求、科研兴趣、执著追求、创新激情、开放合作”来概括。

  作为我国工程热物理领域的著名专家,宣益民在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的学术成果。他揭示了近、远场热辐射传输与调控机理,发展了热辐射的理论;建立了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热控制方法,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性能与可靠性;丰富并拓展了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理论与应用,有力支撑了重大装备的研制和发展,提升了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作为国际纳米流体的开拓者之一,宣益民引领了国际纳米流体的研究,推动国内100余家单位投入到纳米流体研究领域,使我国纳米流体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他建立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理论与方法,率先提出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公式和对流换热准则式,揭示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强化机理,创新性地提出了光子纳米流体概念和纳米流体太阳能体吸收方法等。

内容来自:新华日报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20/03/16/20200316063442615501.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芯片
文章标题:祝世宁院士荣获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