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阿里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实践项目入选“2022全国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

摘要:近日,“2022全国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CREC2022)”上正式发布,“阿里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实践项目”成为互联网行业唯一获奖案例。

  ICC讯 近日,“2022全国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CREC2022)”上正式发布,“阿里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实践项目”成为互联网行业唯一获奖案例。该奖项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CREC2022)组委会联合颁发,展现了业界对阿里云推动数据中心碳中和工作的高度认可。国家、省能源管理部门与江苏省、无锡市相关领导出席了当天的授奖仪式。

图 | 2022全国十大碳中和示范典型案例

  “碳中和不仅是环保概念,更是技术路线……”在落实“双碳”战略过程中,如何推动数据中心更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向全社会输出数字化能力,阿里巴巴一直在努力。截至目前,阿里云数据中心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行业机构组织的多项绿色低碳相关评比中屡获殊荣。

  绿色能源:优化用能结构

  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多年来,阿里巴巴通过清洁能源电力交易以及多途径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方式提升绿电比重。

  2022年,阿里巴巴以8.6亿千瓦时绿电交易量位居“2022年中国企业绿电交易排行榜”榜单第二名,蝉联科技行业第一名。2022年1-9月,阿里云五大数据中心交易使用清洁能源10.2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使用比例50%以上,减排二氧化碳77.4万吨。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阿里云积极开展自建数据中心基地内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进一步提升绿电比重,优化用能结构。高度关注数据中心与当地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加速清洁低碳化转型;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数据中心和电力系统间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的协同调度。

  绿色技术:推进创新应用

  伴随“绿色发展”成为数据中心的关键主题,阿里云数据中心持续推动节能技术创新及规模应用。2020年,阿里云自研10千伏交流输入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成功立项,该系统通过配电链路和整流模块拓扑两个维度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减少了系统66%的配电环节,相比传统方式提升效率超过3%至97.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该设备入围《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行业标准YD/T 4006-2022《信息通信用10kV交流输入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已于2022年7月正式发布执行。

  相比于风冷,液冷技术符合数据中心低功耗、高效散热的要求,是建设绿色节能、高密度、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关键。该技术已在阿里云数据中心规模部署,形成液冷计算一体机、液冷AI一体机、液冷存储一体机等多种一体化方案,从而使数据中心兼具高能效、高密度、高可用、高可靠等特性。阿里巴巴浙江仁和数据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单相浸没液冷集群。同时,阿里云不断深入液冷前沿技术研发,已获数十项液冷相关发明专利,先后获评2021 DC-Tech卓越创新先锋奖、2021 CCF科学技术奖、保尔森绿色创新优胜奖、CDCC 2022数据中心科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绿色运营:优化资源利用提能效

  数据中心废水和废热的梯次利用有助于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之一。在阿里巴巴南通数据中心,对园区水资源利用率(WUE)进行定期分析和整改,使其远低于设计值。在张北庙滩和中都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新型废水回收和余热回收技术实现了楼栋制冷系统节能高效运行,全年回收废水6.3万吨,回收余热6万亿焦耳。余热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对市政供暖或其他供暖形式的依赖,同时有效利用机房废热对市政供暖,预计2023年底完全建成后,年减排将达3.2万吨。

  数字智能管理平台

  依托智能平台进行数据中心数字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云边端一体化的监管控生态体系,覆盖阿里全球100多个主站机房,通过自研流式计算框架,支撑全球2000多万个设备测点的秒级数据交换,1000多个告警策略实时在线分析,告警准确率达98%。自主开发全球首款具备机械臂控制能力的运维机器人,能提升运维效率、保障数据中心的资产和数据安全。数据中心能源与碳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准确预测年度、月度用电量,支持中长期清洁能源交易,助力新能源消纳。同时联合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将碳盘查、“碳中和”工作线上化,从而实现对全球、国家、城市、机房、服务器等多维度能源与碳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未来,阿里云数据中心将继续积极利用数字化能力做好‘减碳三环’,自身节能减排的内环,推动生态企业脱碳减排的中环,公众绿色低碳消费的外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1、凡本网注明“来源:讯石光通讯网”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讯石光通讯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讯石光通讯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转载无法确定原网地址,若作品内容、版权争议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