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随着“光纤之父”高锟于1966年验证光纤可用于传输的可行性,以及康宁科学家于1970年发明第一根低损耗光纤开始,光纤通信正式进入了商业化发展浪潮,无数的光纤通信从业人士建设了上亿公里的跨洋海缆和陆地光纤,光纤网络为高速通信和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康宁(Corning)一直是光纤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也是少数真正的集成光学解决方案的端到端供应商。
高锟是第一位预示到世界可能会以光的形式,通过光纤为媒介得以互联的人。高锟在其1966年发表的一篇开创性论文中写道,光纤在理论上可能远优于铜线或无线电信号。其中的挑战在于玻璃中含有的杂质,这也导致了被科学家称为“衰减”的信号损耗。科学家们设法找到一种“低损耗光纤”,一种可以在不明显损失光的情况下长距离传输光的玻璃。高锟假设:通过净化玻璃,细光纤束将能够以最小的信号损耗在长距离传输大量数据。
在“光纤通信之父”高锟(Charles Kao)发现了玻璃能够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前景之后,玻璃科学领域的专家们前仆后继,致力于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最终,康宁的一个研究小组将理念变成了现实。本篇是低损耗光纤的诞生第二篇,讲述的是康宁科学家成功实现内部气相沉积法拉制。
【低损耗光纤的诞生的故事|第一期】在“光纤通信之父”高锟(Charles Kao)发现了玻璃能够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前景之后,玻璃科学领域的专家们前仆后继,致力于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最终,康宁的一个研究小组将理念变成了现实。
高锟先生发明光纤以来已有50多年,光网络乃至全光网最近20余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始终没有如移动通信这样清晰的代际划分和高屋建瓴的演进思路。已经是时候对光网络进行通盘审视,面向现有及未来业务需求来作出根本上的改变。作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华为重新定义了全光网,提出以新速率、新站点、新运维使能整个光网络产业代际演进的全光网2.0(Optical Networking 2.0,ON2.0)战略。
据香港媒体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前中大校长高锟,今日(9月23日)上午11时45分在沙田白普理宁养中心离世,终年84岁。
英国数据中心开发商Kao Data公司据悉将为其位于伦敦郊外的大型数据中心园区提供了3300万英镑(4150万美元)的建设资金。这个园区将成为即将建成的科学技术园区的一部分,该园区建在上世纪60年代高锟开发光纤通信技术的站点。
1966年7月,一篇名为《Dielectric-fibre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的论文悄然出现在《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这是由一位华人领衔的研究工作。当时,想必无人料到它会构成光通信时代的发轫,将整个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沟通与交流的高速通道。这位华人,他叫高锟
中国上海出生的英/美籍华人高锟(Charles K Kao),1966年在英国BTRL(英国电信研究实验室)的论文上,提出玻璃丝的损失可低达20 dB/km,可用于通信。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相信,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光学玻璃是德国的Ziss照相机镜头,其损失是700 dB/km,常规玻璃损失约为x万dB/km。但BTRL的领导、美国Bell实验室和世界最大的玻璃公司Corning(康宁)相信。
今天光纤通信百年一遇盛事《光纤通信50周年高峰论坛》于河南鹤壁“有芯的中原光谷”隆重开幕。本次论坛旨在纪念我国光纤之父高锟博士发表光波导原创性理论50周年;顺应联合国宣布国际光年的形势 ,回顾中国光纤通信前5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探讨后50年的发展之路,共同谱写新的辉煌!
11月4日是香港“光纤之父”高锟的八十寿辰,其好友及旧同事当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为他举行简单的庆祝聚会,表达对他的敬意,以及感谢他引入香港第一条光纤,带领香港接通全球互联网。
当前第1页 共4页 共35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