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合作,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引擎。这是根据粒子在极小尺度上遵守的特殊规则开发的引擎,它不依赖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宣布,理论预测20年后,他们首次在实验室观测到“量子超化学”现象,即同一量子态的粒子集体发生加速反应的现象。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在用于检测或分析物质的芯片传感设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研制高灵敏度的便携式集成光流体传感设备奠定了基础。这些设备即使涉及浓度变化很大且完全不同类型的生物粒子时,仍然可同时进行多类型的医学测试。
铌酸锂材料作为“光子革命”的中流砥柱,可用于实现制备集成激光器、放大器、变频器、电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等关键光子器件,因此有利于促进光通信、激光雷达、粒子传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飞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人员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神光Ⅱ”装置,首次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物理过程,并通过标度变换用于解释太阳耀斑爆发现象,实验证实湍流过程对耀斑快速触发以及加速高能带电粒子的重要性。
德国维尔茨堡—德累斯顿卓越集群ct-qmat合作团队在量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们首次在拓扑绝缘体中探测到激子(电中性准粒子)。
据近日《自然·物理》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第一个自发自组织激光设备,它可以在条件变化时重新配置。这项创新将有助于开发能更好地模仿生物特性的智能光子材料,如响应性、适应性、自我修复和集体行为。
研究人员在近日的《物理评论D》中报告说,光粒子可在遥远的星际距离传输,而不会失去其量子特性。这意味着量子信息可能是与外星人交流的一种可能方式,科学家通过扫描这些信号或许能找到一些外星生命的证据。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水果上的农药。在《先进科学》杂志一篇论文中描述的该项概念验证技术,使用由银制成的火焰喷涂纳米粒子来增强化学物质的信号。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纳米传感器可帮助人们在食用前发现农药残留。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2个能量超过1拍电子伏特(PeV,1000万亿电子伏特)的光子,这2个超高能光子分别来自天鹅座和蟹状星云,其中1个光子能量高达1.4PeV。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
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们将有机染料材料与金属纳米结构(金纳米颗粒)结合起来,以快速产生激光脉冲来展示超快激光。这种超快调制速度可用于传感器和光开关。该有机染料纳米粒子阵列激光器显示出超过100GHz的调制带宽。研究人员表明,激光调制速度可以通过阵列参数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 共2页 共16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