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近期,中国石油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器及扰动信号的定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器,引入了3×3耦合器,通过探测器接收3×3耦合器的输出的光信号,通过解调器提取输出光信号的相位信息,能够有效提取输出光信号的相位信息,进而基于相位信息,能够确定出扰动信号的产生位置,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CIOE2023,R&S展示了800G/1.6T光电器件频域参数测试解决方案、相干接收器件的片上测试解决方案、示波器光器件测试解决方案、高端信号与相位噪声分析仪测试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为了降低无源光学相控阵的相位噪声并提高其点云密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潘教青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氮化硅的无源光学相控阵
近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近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香港理工大学靳伟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一种基于空芯光纤中乙炔气体光热效应的中红外全光调制器,实现从近红外到中红外波段超宽带的相位和强度调制
ICFO团队设计了一个光学装置,通过相位分离的安德森定位光纤发送量子光,并用SPAD阵列相机检测其到达。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是当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龙桂鲁团队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陆建华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合作,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光纤水听器,并首次开展了外场湖试。
当前第1页 共5页 共48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