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海定教授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型三电极光电PN结二极管结构,构筑载流子调制新方法,实现了第三端口外加电场对二极管光电特性的有效调控。
以“创新预见6G未来(Better Together, Better Future)”为主题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近日在南京隆重举行。作为全球电信设备厂商代表之一,爱立信研究中心无线网络负责人Johan Söder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详细讲述了爱立信眼中作为“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统一体”的6G网络愿景,介绍了爱立信所看到的从当前5G到未来6G系统的无线技术演进,并对潜在的重点技术方向进行了分享。
近日举行的英伟达全球技术大会(GTC)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英伟达发布的首款 Blackwell 芯片 GB200 采用 " 铜缆连接 " 更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亮点。据悉,英伟达的 " 铜缆连接 " 方案,因速率更快且价格更低,可能会改变 GPU 集群的内部连接方式,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性能。不过,业内也表示,除了考虑成本之外,英伟达使用的 " 铜缆连接 " 方案在信号传输的高速、稳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市场印证。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合作,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引擎。这是根据粒子在极小尺度上遵守的特殊规则开发的引擎,它不依赖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亮教授团队和问天量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短波红外单光子激光雷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国内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吴东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飞秒激光二合一写入多材料的加工策略,并由此制造出由温敏水凝胶和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微机械关节,随后开发出具有多种变形模式的多关节人形微机械。
但在AI、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的物流园区早已摇身一变,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智慧园区正加速推进,数据“云”上管理,“智能大脑”统管全局,AGV小车、关节机器人等多项定制智能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黑灯作业……
近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带队赴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主题教育调研,围绕量子科技、核聚变等领域考察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最新科研进展以及科学家的相关建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5月29日,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在安徽合肥揭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安徽省领导虞爱华、张韵声、费高云、张红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柯瑞文,总经理邵广禄,副总经理唐珂出席揭牌仪式。
当前第1页 共18页 共192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