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绝缘体上的高速铌酸锂量子处理器提供了一种将量子光子技术扩展到光子纳米结构之外的途径,以实现大规模容错光子量子计算。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量子物理学研究团队已成功构建了一个用于电信网络标准波长的量子中继器节点,并将量子信息传输数十公里。
美国 Quantinum 研究人员首次在量子处理器上“制造出”了任意子(Anyons),声称已经开启了“通向容错量子计算的可靠途径”。
据《自然》网站9日报道,美国Quantinum量子计算公司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在量子处理器上“制造出”了任意子(Anyons),这一成果有望促进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相关报告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
Lightwave Logic宣布该公司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Solarix的研究合作伙伴一起,使用该公司最新的Perkinamine Series 5材料,在极低的低温下实现了创纪录的光调制器性能,这为超级计算机、量子电路和先进计算系统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潜力。
集成光子学在小型化和扩展潜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对于将量子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至关重要。
来自芬兰的研究团队在"Laser and Photonics Reviews"报道了基于GaSb/GaInAsSb量子阱和LIGENTEC低损耗Si3N4光子集成光路反射腔的宽调谐(2.47-2.64微米)混合激光器。
德国和荷兰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将能发射纠缠光子的量子光源完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将量子光源的尺寸缩小到目前设备的1/1000以下,实现了更长时间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同时也能进行大规模生产,有望成为可编程光量子处理器的基本组件,降低量子技术应用的成本。
4月20日上午,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开幕。其中,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蔡鑫伦教授课题组实现了世界首例铌酸锂薄膜偏振复用相干光调制器入选“应用研究类(10项)”。
由上饶师范学院、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上饶分公司联合开展的国内首个“5G接入网+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信”标杆应用在上饶移动信州区5G机房完成第一轮测试。该测试提升了移动5G接入网络的安全等级,可为县区级“城市大脑”提供数字安全底座。
当前第1页 共43页 共473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