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小组研制的超导探测器,基于“济青干线”现场光缆,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分别实现428公里和511公里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世界现场光纤量子保密通信新纪录。
目前,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未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评价道,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团队与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应用。该成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QKD的认证方案,为提高整个QKD网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正在不断形成新的科学前沿,激发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孕育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华为再次进军量子相关领域,将目光投向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实验。实现了将MDI-QKD从光纤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的突破,开启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基于远距离量子干涉的更复杂的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
中国联通研究院与上海循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ITU-T G.698.4城域接入DWDM系统承载连续变量量子加密通信(CV-QKD)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表明CV-QKD量子加密信道可与经典通信业务实现共用G.698.4 DWDM系统进行混合传输,相互之间串扰较小,不影响各自的业务通信及量子安全密钥生成。上述两类系统的结合可为专线业务提供低成本量子加密增值服务的同时,节省大量量子加密通信所需的额外光纤。
7月9日,国盾量子正式登陆科创板,对于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及资本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量子通信成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重心。2017年起,美国已经将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器件列入出口管制范围,国盾量子通过自主、合作研发,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
据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处获悉,继首次实验验证了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可行性,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刘洋研究员与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再次合作,实现了509公里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日益显著。计算机的算力不断提升,传统的加密方法面临巨大的风险,在量子计算机的破译之下将不堪一击。由此,科学家便基于量子力学和密码学开发出来量子密钥分发技术(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称为量子保密通信,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论文的形式,介绍了去年9月中国与奥地利科学家借助“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施的世界首次量子保密的洲际视频通话。
近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联合其合作伙伴在 “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论坛(第三届)”上,共同发布了全球首个商用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与商用大容量波分复用(DWDM)系统共纤超长距传输试验成果,成功实现了在1对光纤中同时传输100公里双向80x100Gbps DWDM传输业务和一路量子密钥分(QKD)业务。
当前第3页 共5页 共46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