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关于本站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学非互易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与山西大学张鹏飞、张天才教授等人合作,在原子系综中实现了51.5dB的非互易隔离,是目前无磁非互易领域中的最高隔离比,并且首次探讨了非互易器件中量子噪声问题,证明了该新的全光非互易效应不会引入额外的量子噪声。
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实验。实现了将MDI-QKD从光纤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的突破,开启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基于远距离量子干涉的更复杂的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教授研究组与合作者合作,设计制备了与CMOS产线工艺兼容的悬浮单空穴硅晶体管器件,该器件同时也可作为超高频纳米机电谐振器工作,且与单空穴隧穿行为高度关联,在单空穴隧穿状态时,器件的压阻系数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这一成果日前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中国科大潘建伟、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1月2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基于人工维度的全光器件的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教授周正威小组在理论上提出通过调控简并光腔中的轨道角动量光子可以实现全光量子存储器和滤波器,这为光学人工维度的应用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主要研究成果于7月1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 Commun. 8, Article Number 16097 (2017)]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首次研制成功硅基导膜量子集成芯片。该实验室任希锋研究组近日在量子集成光学芯片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利用线性光学系统,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突破了经典极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实现了对经典通信的超越。
潘建伟透露,2016年7月,中国将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颗由中国科大、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卫星,将在全球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量子通信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国平研究组在量子芯片开发领域取得一项重要进展,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芯片中成功实现了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强的电控新型编码量子比特。
据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在量子领域实现一项“鱼”和“熊掌”兼得的研究,取得半导体量子芯片开发领域重要国际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成功实现确定性单光子的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点与固态量子存储器两种不同固态系统之间的对接,并实现了100个时间模式的多模式量子存储,模式数创造世界最高水平。
当前第2页 共3页 共24条  跳转页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