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在日本发挥鲶鱼效应 促进通信业竞争
讯石光通讯网
2009/10/20 8:31:54
【赛迪网讯】2009年7月WiMAX在日本东京都地区正式开通后,发挥了鲶鱼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移动通信业的竞争,实现了日本政府发放高速无线通信牌照所期望的效果。
日本政府将WiMAX定位为下一代高速无线通信技术,认为WiMAX可发挥通信运营商、电视广播、业务提供商等多方优势,是将无线通信和固定通信融合的有效手段,是解决边远地区通信,补充各地宽带网和移动通信网不足、实现随时随地通信的信息社会的有力工具。2007年日本总务省在对2.5GHz的两个频段进行招标和发放两个高速无线通信牌照时,专门指定有一个给WiMAX。利用WiMAX在移动车辆的屏幕上显示灾害信息、新闻、广告,可以保证高质量视频信息的实时播放,附近地区和商业区也获得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测试显示衰减高于3.5G
日本唯一获得WiMAX牌照的运营商UQ通信公司,于2009年2月26日在东京都23个区开始WiMAX试运营,至7月1日主要进行了各种现场测试和完善WiMAX对东京都地区WiMAX的覆盖。
WiMAX采用了与LTE相同的属于4G的技术OFDMA和MIMO。然而由于WiMAX先于LTE开展服务,获得先行优势。试运行期间,运营商UQ通信着重解决了峰值时通信速度问题。从2009年2月下旬起,UQ通信对基站的覆盖情况不断进行测试,在覆盖不好的地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
按照UQ通信的发展目标,至2010年3月WiMAX覆盖率将达55%,2年后的2011年3月覆盖率达76%,4年后的2013年3月将达到90%以上。
UQ通信实践证明,以东京都为例,基站密度市区为500至600米,郊区为1500米。这些数据远小于WiMAX概念刚推出时所声称的30英里传输范围。为保证WiMAX基站设置,KDDI公司(UQ通信的母公司)已将2008年3月停止服务的基站划归WiMAX使用,且与其目前开展的au业务移动通信共用站址。近几个月测试的主要问题是:上行速度信号衰减比3.5G显著。
面对2.5GHz信号衰减的问题,UQ通信建议一般情况下将WiMAX终端安放在钢筋混凝土大楼靠窗几米以内的位置。对于机场和公共场所应该在户内增设基站。特别是UQ通信在东京的地下通道等处都安装了WiMAX设备,从而保证了通信品质。UQ通信在日本东京羽田国际机场的第一航站楼和第二航站楼开通了WiMAX服务。为使家庭和办公室用好WiMAX,UQ通信已开发出室内中继器,在获日本总务省批准后,可于年底前普遍应用。为使室内更好应用WiMAX,在分配给UQ通信的30GHz频段中,有20GHz用于户外,而10GHz专门留给户内。
目前,WiMAX论坛正与Femto论坛合作,共同开发可将WiMAX信号经由电路传输的毫微微蜂窝基站femtocell,从而改善WiMAX信号在室内的覆盖。
WiMAX更适合于数据通信
由于UQ通信的WiMAX采用全IP骨干网,可以使用与普通PC通用的服务器和路由器,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此外,移动WiMAX采用的是TDD,更适于数据通信,因此可不必为应急通信增加设备。在采购基站时,UQ通信对供应商韩国三星公司提出特别要求:为降低功耗,电源等附属设备和冷却设备必须小型化。
UQ通信市场战略部部长自豪地称:从通信速度而言,我们是3.5G的5倍,平均下行速度达15Mbit/s,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UQ通信公司的高层称,随着Intel内嵌WLAN的PC机大量生产,4年后WLAN将成为PC机标准配置。而使用WiMAX的PC机将大显身手。2009年日本索尼和松下等公司的电脑均内嵌WiMAX芯片。除PC机,Intel公司2010年还将在家用电器中嵌入WiMAX,包括照像机和汽车导航设备。而在功耗上,WiMAX芯片与WLAN芯片基本相同。2009年6月上旬,Intel风险投资公司向UQ通信投资4300万美元,支持其在日本各地增设WiMAX基站,扩大业务覆盖范围。Intel也是UQ通信的股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