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资料图片
“英仙”最适合观测
青岛观象台台长孙立南介绍,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是夏天的重要天象,在我国大部分
地区,这时即使是在夜晚,气温也不会太低,这使得它成为了最适合观测的流星雨。近年来,英仙座流星雨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流量每小时约为60-100颗,极大前后几天也能达到每小时10颗左右。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该彗星运行周期约为130年,上一次回归是在1992年,而当时英仙座流星雨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爆发。今年该流星雨的活跃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8月中旬将出现极大。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极大时间将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当天月相属于下弦月,对观测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前半夜没有月光干扰,英仙座升起之后,就进入了流星雨的可观测时段。
两种方式看流星雨
“观测流星雨可以使用目视观测和摄影观测两种方法。”孙立南介绍说,任何一颗流星,它的出现时刻、位置,事先是完全无法知道的,要想观看到尽可能多的流星,最好平躺在地平面上,长时间守望夜空,并且监视范围尽可能大的天区。人眼的视场可达100°以上,很少有其它天文观测工具能超过它。如果再携带一张活动星图,分辨出各种不同的星座,从而确定出所看流星的所在星座及辐射点,就更容易捕捉到尽可能多的流星。
流星的拍摄则是任何一种天象里面最困难、也最辛苦拍到的天象之一,因为不知道流星会在哪个天区出现,必须长久地守候在照相机前,利用相机的B门功能长时间曝光,所以普通的卡片式相机是无法拍摄流星雨的,必须是可以自由拿取镜头的机械胶片相机或数码单反相机,配标准镜头、快门线、三角架等。准备好后,将相机对准某星座,露光时间在30分钟以内为宜,拍照时要守株待兔。拍摄流星,除了要有一定的摄影经验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毅力,另外,就要看拍摄者的运气了。
夜晚观星注意防寒
专家提醒,观测流星即使是在夏秋季节,凌晨的凉风还是不断地袭来,而且观测时间较长,起码要三个小时以上,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多穿衣物,御寒所需的物品如防潮垫、睡袋、帽子、围巾、帐篷等也要有所准备。食品最好准备增加热量的巧克力、牛肉干、热水等。另外,也可带一个小的手电筒,但要用红布包裹,以防亮度太高影响观测。想要做记录的,可带星图、笔、纸、录音机、指星笔、记时仪等。
此次观星活动,8月12日上午9时从青岛出发,13日晚餐后举行篝火晚会,由天文专家讲解流星雨知识,欣赏满天繁星,探寻、了解神秘的星座、美丽的星云和著名的英仙座流星雨,下半夜还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下弦月和木星,13日下午返回。观象台咨询及报名电话:82828405。(记者 于小阳)
相关链接
关于流星雨
漆黑的夜空,毫无预兆地突然飞过一颗闪亮的星点,把漆黑的天幕划开一条光亮的“裂缝”,好像是天上的一颗星星掉下来了,那就是流星。有时流星也会成群结队出现,从天幕上一个不大的区域,向四周辐射开来,天文学家形象地把之称为“流星雨”,并把流星雨出发的那个不大的区域,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
那么,流星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来讲,流星的“母体”大多是彗星,彗星在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因为其轨道是椭圆形的,又扁又长,在远离太阳时,彗核被零下200多度的低温冻成不发光的冰疙瘩,加上又只有几千米大小,在地球上很难看到,只有彗星运行到接近太阳的时候,太阳的热量使彗核的冰雪物质融化,在近日点附近的一段轨道上,抛撒着“垃圾”――一些小固体的团块、颗粒、尘埃等。这时,当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公转速度穿过其中时,人们就会看到一颗一颗的流星。
新闻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