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贷款规模迅速扩张后,银行风险资产增加,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近8%和4%下限。7月来银监会对银行风险管理一再强调,对银行业短期业绩负面影响有限,有利于行业中长期发展。
资本充足率再上台阶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7个文件表明,我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期不远。其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是第二次征求意见,较第一版有较大修改,比如,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持续满足银监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而此前银监会可根据宏观经济周期适度调整对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此外,新规指出,银监会根据单家银行监管资本要求设定其资本充足率的触发比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至触发比率时,应当制定提高资本水平的计划,并及时报告银监会。有分析认为,这是银监会从严格资本充足率的角度调控银行信贷投放,对于一些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放贷影响较大。
据悉,目前监管部门对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而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10%-12%。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信贷增速较快,四家上市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季末均在12%以上。14家上市银行一季报中,除华夏、民生、兴业、南京和北京银行5家未披露资本充足率外,其余9家银行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除建行外均较2008年底有所下降。若按照12%要求,浦发、深发展和招行均不达标。
分析师称,新规定对四大行影响不大,而中小银行面临着较大补充资本金的压力。部分银行已各有融资计划。
附属资本扣减交叉持债
另一方面,有报道称银监会正研究新规,拟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此举意味着监管层将降低银行互相持债风险,增加资本充足率。
今年各银行已发行次级债2240亿元,为去年规模的3倍,包括工行、中行、建行等各银行力图在低利率环境下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但由于次级债在银行间债市发行交易,故50%多为银行间交叉持有。这样整个银行系并无增量资本进入,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没增强。
市场人士表示,这些新规定实施后,银行如果想做大同时符合监管要求,可能倾向股票市场融资。这也是导致昨天银行板块除中信银行外全线下跌的原因之一。
一券商研究员认为,从银监会二套房贷收紧,到要求银行年内必须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控制贷款流向等,均表明信贷政策开始"微调",上调拨备率对行业整体净利润影响约为10%。提高拨备覆盖率主要对国有银行盈利有一定影响,如交行1季度拨备覆盖率119.97%,有一定信贷成本的压力。尽管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7.37万亿(全年预计增长10万亿),同比增长两倍,但由于去年基数高以及息差减少等原因,银行股今年盈利增长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