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随着对数据带宽要求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向400G/800G的不断演进,对于光模块尺寸的小型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纤连接器作为与光模块配合的连接产品, 对于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LC连接器已经被慢慢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CS,SN, MDC这些更小型的光纤连接器。
以陶瓷插芯为核心的多芯连接器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外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合理利用空间,最关键的因素是陶瓷插芯之间的间距。随着光纤连接器向小型化的演进,各连接器厂商不断推出新型连接器,陶瓷插芯之间的间距也从LC的6.25mm变为CS的3.8mm,以及SN的3.1mm。
现有技术
连接器核心的陶瓷插芯,过盈压入到金属尾柄内,组成陶瓷插芯组件。
陶瓷插芯内孔固定125um光纤,金属尾柄内孔用于固定光纤缓冲保护层。陶瓷插芯后尾端为锥孔结构,方便光纤穿入。
金属尾柄在过盈压入段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陶瓷插芯与金属尾柄的结合力,不被拉脱。金属尾柄外缘结构为六边形,或者其他防转结构。防转段后部为台阶段,用以支撑弹簧。
以现有技术的陶瓷插芯组件和陶瓷套筒作为核心设计双芯,多芯连接器和适配器,以上结构限制了各陶瓷插芯之间的间距大于金属尾柄的防转段,加上用于隔离各核心的材料壁厚,就是现有双芯连接器的陶瓷插芯间距。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的SN连接器间距为3.1mm。
OECE 超小型连接器
理论上在双芯连接器和多芯连接器的整列排布方向上的间距尺寸可以达到陶瓷套筒外径尺寸(陶瓷套筒外径尺寸一般为1.62mm),但各陶瓷套筒之间需要被隔离,并且连接器对接的核心部件在适配器需要一定的浮动间隙,以具备更好的防侧拉性能,所以新连接器的间距尺寸定为2.1mm。
光卓通信在此基础上依据市场的需求,优化了传统陶瓷插芯内孔结构,配合合理的连接器壳体设计,双芯连接器尺寸降低了30%,并且在目前的双芯壳体尺寸下可以容纳4芯,将连接器密度提高一倍,为更小型化的模块设计,和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提高密度的同时,兼容适应模块光连接端口的设计要求,为下一步光模块向800G及以上的规格做准备。
特点及优势
· 采用优化了内孔的插芯,将缓冲层穿入陶瓷插芯内部
· 剥纤点被保护在陶瓷插芯内,周围胶层均匀,温变应力明显降低。
· 剥纤点远离插芯尾端,作用于缓冲层的侧向外力不易穿入。
· 更合理,强度更高的内壳结构
· 提供更好的机械强度,更可靠的产品性能
· 更合理的与适配器卡扣结构,尾管推拉解锁
· 插入适配器时力更小,更顺畅
· 推拉尾管可与适配器连接,解脱,更方便,同时解脱力更小。
新闻来源:讯石光通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