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FTTX的规模启动,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迎来增长高峰。2009年光纤光缆产业峰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光纤市场的需求量将突破7000万公里,有可能达到8000万公里。国内光纤生产厂商纷纷顺势而为,迅速扩大产能。然而,尽管我国已经稳居全球光纤产量的第一位,仍不能称得上光纤强国,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预制棒产业的制约。
预制棒产业现状
随着光通讯行业的发展,我国光纤预制棒产业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国内仅有极少数企业掌握这一工艺,在生产效率、原创技术、制造成本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多年以来,我国光纤预制棒一直依赖进口,产业链并不完整。
目前,我国使用的光纤预制棒,80%左右仍然需要进口,有关专家预计,今年国产光纤预制棒产量将在500吨左右,产量的增长尚远远赶不上我国需求的增长。
预制棒国产化为何难以实现?
预制棒利润在光纤光缆行业最高,但它的制造工艺技术含量高,且投资回报周期长,这对于以制造为主且薄利的光纤厂商来说难度较大,加之业内对于预制棒发展还存在发展模式的争论。相比而言,进口预制棒拉纤成本更低,国内预制棒市场竞争力显得有些不济。由于受量产和技术的限制,国内预制棒和进口产品在价格和技术上都有差距。因此,受市场杠杆作用,很多光纤企业为降低成本还是倾向于选择进口预制棒。
预制棒产业突破需政府支持
预制棒要良性发展尚需系统地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以便合理利用资金和生产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孤军奋战的局面。这显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继续帮助我国预制棒、光纤、原材料及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攻关,立足“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精神,建立中国光纤预制棒产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技术,为光纤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中国通信光纤光缆产业峰会”上,通信光纤光缆专业委员会常委周仲麟呼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光纤预制棒政策支持。他认为,“光纤预制棒技术很高,难度大,投资大,要想彻底克服光纤预制棒这个瓶颈,除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我们也呼吁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更高的关怀和政策上的支持。”
近期,由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藤仓公司合资成立的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纤产业预制棒基地正式在汉奠基,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这是我国预制棒产业的又一突破,将对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和深远的影响。
[讯石报道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