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石光通讯咨询网】2003年前后,基于波长阻断器(WB)的第一代ROADM系统开始商用。波长阻断器可以远程指配每个波长的透传或阻断,配合DWDM合波器和分波器(Mux/Demux),选择波长的直通或上下。这种方案适合于只有两个方向的节点,如环网。
稍后出现的第二代ROADM基于平面波导PLC(Planar Lightwave Circuit)技术,将直通与波长上路的选择合并,结构简单,插损较小,易于与系统设备集成。但PLC ROADM只能工作于100GHz波长间隔,光传输性能相对较差,而且与WB ROADM一样,并未解决多维度连接难题,因此与WB ROADM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第三代ROADM基于WSS。WSS是多端口模块,包括一个公共光端口和与之对应的N个光端口,在公共端口的任意波长可以远程指配到N个光端口中的任意一个,如图一所示。

图一
WSS可以在上路侧(Nx1 WSS)和下路侧(1xN WSS)同时使用。但为了节省成本,在实际应用上,大部分系统设计成只在上路侧使用WSS。图二给出了典型的WSS ROADM节点应用(仅显示了自左向右的方向)。

图二
图二中仅显示两位维度的连接,但Mesh Out和Mesh In端口是用来连接到其他方向的光纤线路的。所以WSS可以连接多个维度,比如1X9 WSS模块,可以用8个端口连接8个维度的光纤,两个端口用作本地波长的上下,而业界当前WSS端口数的最高水平为1x23,由科纳公司于2010年的美国OFC展会上推出。
基于WSS的ROADM完全满足前述动态DWDM系统的要求,商用以来迅速成为ROADM系统设备的主导技术,早期的WB ROADM和PLC ROADM仅在原有设备中保留,最新采用的方案均为WSS型ROADM。详见图三。

图三
WSS ROADM的主要优势:
•通过取消O-E-O设备,极大降低设备成本支出。
•通过减少设备占用空间、电力消耗,减少机房线缆连接,极大降低运营成本。
•可以较低成本建造初期网络,本来以模块化扩展方式增加光纤维度和上下波长数。
•实现多维度单一系统,便于管理维护。
•内置增强的光功率管理和均衡能力,提高传输性能,延长传输距离。
•与控制平面结合,提供波长资源自动发现。自动匹配和光层自愈等功能。
•适应光网络未来发展,可兼容40G/100Gb/s,Colorless/Directionless/Contentionless技术,以及Gridless(Flex Grid/Flex Band)等光网络技术趋势。
综上所述,ROADM技术从出现伊始就受到第一级(Tier1)网络运营商的欢迎,第一代WB和第二代PLC的ROADM系统都得到大量部署。但从WSS问世后,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将重点转向基于WSS的ROADM,例如美国Verizon即是较早大规模部署WSS ROADM的一级电信运营商。(注:本文内容摘自科纳董事长袁海骥博士等所作的报告《全球WSS型ROADM智能光网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由讯石编辑整理报道)
『讯石报道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