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理财大盘点:投资者的四种表情

讯石光通讯网 2009/1/5 11:32:20

    剧痛——从6124到1664

    从理财元年迈入2008年,实现了从极度狂热到极度深寒的大逆转。2008年,成为百姓理财颠覆性的一年。

    6124点,高处不胜寒。1664点,深处不见底。一年间大跌近73%;两市市值从去年高点至今年最低点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在中国股市的前18年中,下跌的点数总和,都不到2008年下跌点数的一半。

    1664点,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2008年的最低点。它能否像998点,成为历史的又一个记忆?让我们拭目以待。

    震惊——怎么涨上去,怎么跌下来

    2008这一年,黄金、原油、农产品……一系列的热点制造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和财富效应,大宗商品的牛市在不同的期货品种间热点轮换。

    2008年新春,延续数年的黄金牛市悄然出现在寻觅良机的投资者眼前。随着黄金期货的开市,2008年3月,黄金牛市上演最后的疯狂,突破1000美元大关。

    黄金牛市的热潮刚刚退去,商品之龙头的黑金——原油期货在7月达到最高潮。被形容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投机潮,将7月11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推高至147.2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日益升级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商品市场终受到波及——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下来!

    愤怒——理财产品≠保本投资

    从年初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波,到后来的境外投资产品惨遭腰斩,2008年的银行理财产品让很多投资者第一次认识到:原来银行理财产品并不等于银行储蓄,不是稳赚不赔。

    收益居然为零!——2008年初,一款名为“汇理财”的零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理财产品的“收益门”,最终将银行理财稳赚不赔的面纱彻底撕去。

    原来,银行理财产品并不等于保本投资——又一个用金钱的损失换来的理财“真经”。

  悻然——长期投资≠长期持有

    “买了中石油,生活不用愁。”当这句名言火爆之时,很多中石油的持有者走上了不归路。

    在奉行长期投资的艾葳看来,很多股民在48元买入中石油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悲惨结局。一年前原油牛市高峰时艾葳曾预言:“如果我们假设30岁的投资者以中国石油的开盘价格买入,并且试图做长期投资的话,那么或许将不得不等到他的孩子而立之年时,才能成功解套。”

    血的教训告诉所有的投资者,价值投资并不是单纯地长期持有,更不是简单地“买入最好的股票并持有一辈子”。(

新闻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