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单独两孩政策昨起重庆施行,这一消息引起了很多重庆职场妈妈的强烈关注。
如今,不少职场妈妈已经成为了单位的中流砥柱。一边是放宽的两孩政策,一边是正处于上升期的事业,你选择"生"还是"升"呢?
半数职场妈妈想要两孩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加入了“两孩妈妈备孕群”、“重庆单独两孩备孕群”、“重庆本地孕妈妈群”三个QQ群,共有198名网友加入了讨论。
从这些QQ群中了解到,对于单独两孩政策,大家都是非常关心,聊天的频率非常快,也有许多疑惑。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制作了一份“职场妈妈该不该生两孩”的问卷调查,发到这些QQ群里,总共有30多位网友填写了调查问卷。
案例
不生
"经济压力太大了"
钟莎今年27岁,是一个2岁女儿的妈妈,住在南岸区城南家园2号2栋3单元12-21。
钟莎在一家小企业做行政工作,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老公工作也不好,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6000元左右。
同样的问题,会发生在无数刚入职不久的白领妈妈身上:少了本身收入,又增了一大块"二胎"支出,经济压力难以承受。这不是能不能生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生的问题。
要生
"工作能重来,孩子错过就不在"
家住大渡口区香港城小区1栋10-15的王长娟觉得生两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定要生。
王长娟28岁,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老公在外企上班,两人收入丰厚。王长娟说,三年前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很乖,全家都当成宝一样。"基于此,她和老公都认为可以再生一个儿子,体会不同的养育乐趣。
"事业虽然很重要,但家庭才是我的全部。"王长娟说,就算她辞职在家。"工作可以重来,但等到我年龄更大了,生不出来,孩子错过就不在了。"
月收入6000元家庭
要生两孩算算经济账
钟莎27岁,有2岁女儿,家庭总月收入6000元左右。
每月吃饭1800元,女儿花1000元,以后上幼儿园了,开销还要涨一倍。
坐车200元,偶然打牙祭400元,买衣服500元,看两场电影100元,再加上意外支出等等,差不多就要5000元了。
还得加上生孩子补充的营养费,检查费、产费等又要花去几万。
一旦因为生两孩离职,每月少3000元工资。
职场专家
提前做好规划
重庆大学职业规划师崔微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对于职场女性,作出选择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内心渴望的是什么。如果要生,离职前也应主动与单位积极沟通,避免因你的离职给单位带来不良影响,也给自己带来不便。
单独两孩放开
带来哪些产业蛋糕
双人童车 七座汽车 上下床
奶粉尿不湿湿纸巾之外
单独两孩放开
带来哪些产业蛋糕
单独两孩,70后、80后将成为其中的主力生育人群,市场上与两孩有关的消费猜想随之展开。
单独两孩带来的产业蛋糕,除了可预见的多消耗尿不湿、喝掉更多的奶粉之外,还会有哪些影响?
单独两孩催生的多人口家庭购房者,在选房过程中,除了房屋面积上的必然考量外,对于房间户型的务实性有更高的追求。一些开发商已经开始和设计院沟通,希望在房型设计上增加可变空间,设计多房间户型。
“放开单独两孩,对于车市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显现,但是对于长远来说,肯定会影响车企对细分车型的布局。”杭州车商吴勇说,当年美国的“妈妈车”热潮正是源起于二战后美国爆发的“婴儿潮”。
“妈妈车”是上世纪美国出现过的一种大型旅行车。跟现下车型有所不同,“妈妈车”有三排座椅,每排三个座位,共九座。当时美国单个家庭人数不断增加,连广告上旅行车车尾的座位上都坐满了孩子,“妈妈车”因此而得名。
“现下中国并没有"妈妈车"这类车型,但具有类似功能的车型不少。”吴勇说,目前流行的SUV车型中就有很多七座车型,而MPV车型是与“妈妈车”最类似的车型,“两个老人,一对夫妻,两个孩子,MPV是最合适的选择。”
“双人童车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引入的。”杭州一家商场营业员罗女士说,4岁以下的孩子都适合使用童车,这种特殊的童车适合的不仅是双胞胎,也非常适合有两个年龄接近的孩子的家庭。这两年来问双人童车的顾客越来越多。在发达国家,很多家庭都有两个或更多孩子,很多顾客因此认为它们的双人童车工艺更好,到了商场也总是愿意先参考这些国家的童车。
罗女士负责的一个童车品牌产地是意大利,最高近2万元的国内售价,让这个品牌有童车界的劳斯莱斯之称,一辆普通的双人童车也要3000多元。
由于目前这类童车市场需求量还不大,国内厂商并没有太多投入,在售的产品大多是国外进口的,因为价格较高,市场接受程度很低。一旦市场需求有所上升,国内厂商投产这类双人童车,那价格自然也会降下来。
此外,单独两孩放开,也可能引发上下床等儿童家具的热销。
一两年后单独两孩宝宝的出生,保姆需求量相应增加,月嫂和育儿嫂市场可能扩张。 据都市快报
过来人教你节约养两孩
一孩用品二孩选用 上网以物换物
关于大家认为的二孩生育成本高,生不起养不起的言论,记者走访了6个家有双宝贝的家庭,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第二孩在抚养方面更省钱,同性宝宝,且年龄相差不大,则在服装玩具上面更能省钱。
“生第一孩的时候,比如新制的衣服、被褥、婴儿车、婴儿床、推车都没有扔,生第二孩的时候都不用再买,这里可以节约1~2万元。”
对于刚性需求,则是不能省的。家长程倩告诉记者,奶瓶、奶嘴、奶粉、尿不湿这类一次性用品则需要买全新的,相关的新生儿检查、打疫苗的费用也不能省。重庆晚报记者 熊志翔
以前招聘女性了解已婚已育,现在还得委婉问
“是否觉得孩子还需要一个伴”
两孩生与不生同样也困扰着公司的领导们。让她生?老员工一走就是1年多,谁来顶替?限制她生?员工带着情绪做事也不好。
"如果员工想生两孩,只要把工作交接好了,我还是支持的。"重庆威古一文文化传播公司运营总监古一文说,其实针对员工生不生两孩这件事本身,公司担心的是员工因为生两孩离职了,她的工作谁来接替。
重庆一家建造行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邱淘说,站在员工的角度,本来招聘中,女性应聘或多或少都会遭到不公平对待。现在两孩政策放开,不确定因素增加,找工作肯定更难了。以前招聘女性只要“已婚已育”就可以放心了,现在估计还得委婉地问,是否觉得孩子还需要一个伴。邱淘笑称。
主城产科在扩容
单独两孩政策后1~5年
迎来一波持续性生育高峰
主城产科在扩容
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医师黄帅预计,重庆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的1~5年里,还将迎来一波持续性的生育高峰。昨天,记者从我市各大医院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医院床位都较紧张,不过,随着部分医院陆续扩容,各大医院接产能力将有所提高。
妇幼保健院:目前床位300张 明年年底前增至900张
新生儿出生量最大的医院是妇幼保健院。据该院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医院共有300张床位,妇幼保健院即将在上半年开业的鸳鸯分院,将配置100张床位。而占地40多亩,位于冉家坝的妇幼保健中心将于明年底前投入使用,将设置有门诊中心和住院部,并提供500张床位。也就是说,到明年年末,妇幼保健院将共有900张床位投入使用。
重医附一院:产科医生仍紧缺 五年将扩充一倍
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医师黄帅介绍,近年来入院生育的产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院产科共有约100张床位,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去年全年,在该院产科诞生的新生儿超过8000人。
“年轻的医生多,老年医生多,产科比较紧缺的是30~40岁,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医生。”黄帅说,据他了解市内的产科医生的缺口比较大,因为预计到生育高峰的到来,重医附一院从两年前开始就开始扩充产科医生,两年来已经补充了十多名医生,但由于病患数量增幅巨大,目前医生数量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预计在未来5年,该院妇产科将继续扩充医生数量。“预计差不多要扩充一倍左右,才能完全满足病患的需求。”
重医附二院:108张床位,医护人员87名
记者了解到,重医附二院有妇产科108张床位,医护人员87名。总的来说,目前能满足日常需求。
西南医院:45张普通床位 待产室随时投入使用
重庆晚报记者从西南医院了解到,该院妇产科共有45张普通床位,8个单间,还有一些待产室可以随时在紧急情况下投入使用。目前,西南医院能够保障日常的生育要求。
新桥医院:咨询单独二胎人数明显增加
新桥医院宣传科吴女士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有单独二胎生育要求的市民。今年3月份到该院妇产科咨询单独二胎的市民较往年增长三至四成。
新闻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