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推荐】五家厂商 两大阵营 GPON、EPON之争重归成本原点H
讯石光通讯网
2010/11/30 9:10:35
中国联通今年启动的PON设备二次集采已于近日落下帷幕,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烽火、爱立信五家厂商中标,中国联通对GPON、EPON的集采比重一直是业内关注的话题。
对话嘉宾
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宽带战略销售部高级经理 杨彦龙
上海贝尔产品及方案市场经理 孙曦光
中兴通讯固网市场策划总监 余丰喜
烽火通信技术总监 高 鹏
GPON、EPON比重相当
记者:此次集采中,GPON、EPON各占多少比重,贵公司将为哪些省份提供PON设备?
高鹏:本次集采中,GPON和EPON基本是平分份额。烽火在20多个省份获得了份额分配。
杨彦龙:集采中GPON和EPON各50%的比重,爱立信作为主要供货商之一,将积极协助中国联通在全国开展宽带业务。
余丰喜:相比以往项目,本次集采中,GPON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并接近EPON的需求,但是汇总全国需求来看,GPON的总量需求仍然比EPON略少,EPON仍然是中国联通宽带升级提速的主要技术方案。
在本次中国联通PON集采中,中兴通讯PON产品进入了全国所有31个省份,全面为中国联通提供完善和系列化的PON解决方案。
记者:PON设备的价格一直是中国联通比较关注的问题,而GPON设备价格一直以来均比EPON设备高一些,两种设备最终确定的价格各为多少?
杨彦龙:GPON优势不断扩大,是综合了技术性能、商务价格等多方因素的结果。在商务价格方面,GPON终于颠覆了“质优但价高”的形象,并在光纤入户和光纤到大楼方面体现越来越大的优势。
高鹏:GPON设备的价格平均水平和EPON基本相当。
余丰喜:考察EPON或者GPON总体价格水平,需要关注整个产业链的总体情况,本次中国联通PON集采中,不管是从各厂家的报价平均值还是加权平均等来看,GPON总体价格仍然高于EPON 10~15%以上。EPON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商用,相比GPON来说,技术更成熟,成本更具备竞争能力。
记者:据了解,最终的GPON设备价格要比业内专家预期要低,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结果的?
高鹏:GPON价格的下降确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本次的价格下降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下降,是有些厂家出于特殊的考虑,采取的一种策略,已经完全与设备实际成本背离,不利于产业链长期的良性发展。
余丰喜:一次集采价格并不能代表整个技术和产业总体的价格水准。综合分析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集采价格来看,GPON总体价格水平仍然要高于EPON。
孙曦光:从全球市场发展来看, GPON的市场总量已经超过EPON, GPON比EPON价格低是市场和技术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GPON市场规模大摊低了GPON的成本, 这足以抵消了GPON某些部件成本高于EPON带来的影响。
杨彦龙:GPON的价格不断降低源于其技术的先进性、产业链的成熟性、芯片的通用性。GPON在中国联通的规模性部署是GPON全球化部署的关键环节之一,必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并将推动GPON价格的进一步下调。
GPON现网部署仍存疑虑
记者:中国联通在第一次PON集采过程中,采购的均为EPON设备,而此次集采则明显加大了GPON设备的比重,对于已部署有大量EPON现网来说,再部署GPON设备是否会增加运营难度?
余丰喜:在大规模部署EPON网络的前提下,引入GPON会极大地增加现有ODN网络部署规模和成本,同时增加业务维护和运营的压力。正因为如此,中国联通各省份在本次集采中仍然主要选择EPON来实施宽带升级提速战略部署,而相对来说,部分业务开展一般,网络基础一般,或者说网络升级压力不大的省份,则较大比重地选择采用GPON进行试点建设。
高鹏:在网络中新引入一种技术必然会增加整个网络的运营难度,何况还是在一个没有完整引入计划的情况下。EPON设备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大规模应用,在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工作。相比而言,GPON设备的应用还有比较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杨彦龙:由于GPON与EPON在网络架构上是一致的,仅仅是局端OLT与终端ONU有变化,所以部署GPON没有增加运营难度,反而会因为引入GPON智能管理技术体系而减少难度。结合GPON本身特有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必将帮助联通在未来的宽带竞争中占领先机。
孙曦光:随着GPON技术和应用方案不断发展, GPON在部署场景, 设备运维管理, 业务部署等方面均可以实现EPON的相似或相同的功能, 并能提供优于EPON的性能, 运营商可以非常顺利地实现GPON和EPON共同运营。
记者:对于中国联通而言,首次大规模部署GPON设备将存在哪些部署难题,设备商该如何帮助运营商解决?
杨彦龙:中国联通在PON的建设和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未来的难点在于:简化/统一业务发放和业务管理;FTTH趋向主流的背景下,光纤入户工程难题。
爱立信在GPON的部署和业务服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积极协同运营商开发智能化管理。另外,爱立信专利的吹纤技术在微创、快速部署、防水/阻燃/抗压、渐进式投资为运营商提供了参考,并在联通、电信、移动等运营商有了相当规模的实际应用。
孙曦光:中国联通是三大运营商中介入GPON技术研究和测试最早、GPON企业标准最齐全、GPON试商用规模最大的运营商。 2009年在中国联通GPON试商用后, 主要GPON设备厂家均投入研发资源重点解决了试商用中发现的问题, 这为后续中国联通GPON集采奠定了基础。
高鹏:GPON设备目前在运维便捷性、管理方便性、系统稳定性、互通性等方面与EPON设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的指标,都将影响GPON设备的部署,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余丰喜:GPON和EPON同属于PON技术,但是由于分别属于ITU和IEEE不同标准组织,两种技术在技术特点、方案实现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大规模引入GPON,必须要在ODN网络规划和建设、设备和网络管理、业务流程设计、业务放装和运维体系建设及流程完善等方面进行相关规范的制定和系统完善工作,并且需要对数量众多的运维人员进行培训,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未来演进路线不可不顾
记者:PON设备已经在接入层进行了大量部署,然而随着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接入层也将遇到输出带宽的瓶颈,您认为这一时间点将出现在何时?对于现在部署的GPON、EPON设备是否已经具备了向未来10G PON演进的能力?
孙曦光: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由于目前国内EPON/GPON的应用场景主要是FTTB/FTTN, 每PON下面接入的用户比较多。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 当视频业务获得快速发展的时候, 也就高带宽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 目前这种部署模式就会出现严重的带宽瓶颈。现网部署GPON和EPON设备大多数具备向10 PON演进的能力。
杨彦龙:随着宽带业务的不断增长,接入网承载一直处于高压的状态。需求井喷即将来临,明后两年应该是接入网应对部署的重要年份。
GPON和EPON都有向10G PON演进的路线图。从产业链支持和技术先进性角度看,GPON→10G PON的路线更具有优势。
高鹏:目前部署的EPON设备具备了向10G EPON演进的能力,但是目前部署的GPON设备是不具备向10G EPON演进的。在当前已经确定的技术标准中,10G EPON可以兼容对称10G EPON、非对称10G EPON和1G EPON,而10G GPON没有考虑和GPON进行兼容。
余丰喜: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部署推进,以及高清视频、高带宽数据业务需求不断出现,网络带宽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业界普遍认为“100G核心+10G接入”是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现有已经部署的GPON、EPON网络均无法满足中长期宽带业务发展需求,都需要完成向10G 网络的演进,在这一方面,10G EPON因其良好的网络演进特性和完备的兼容特性,又一次走在10G 接入网发展的前沿,继2009年发布正式标准后,10G EPON目前已经实现ASIC芯片、光模块等的产业化工作,具备了规模商用的能力,中国联通也已经完成了在现网的规模商用。截止2010年10月,全球10G EPON的商用、试商用规模已经超过20万线。
GPON、EPON谁主沉浮?
记者:GPON设备的性能要比EPON更高一些,随着GPON设备价格走低,您认为运营商在未来PON设备的选择方面,是否会更加倾向于GPON?此时,EPON的优势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余丰喜:新技术的应用,除了技术性能外,还要考虑技术应用的复杂性、产业链进展情况等多个方面因素。GPON和EPON技术标准发布时间基本一致,但是到目前为止,两种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却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GPON相比EPON除了具备一定的性能优势外,同样也比EPON复杂、封闭,导致整个产业界对EPON的支持比GPON要更完善,所以EPON的应用也全面领先GPON。技术本身还是不断变化演进的,在向10G PON演进方面,EPON相比GPON具备更的优越性,EPON除了支持GPON的叠加升级外,还支持同ODN网络、同PON口的混合兼容组网,更大程度地满足运营商的不同业务发展和网络演进需求。
虽然本次集采中有个别厂家的GPON报价较低,但产业链的成本传递最终会体现出来,GPON后续的成本压力仍然很大,EPON规模大,后续价格下降空间更大,EPON的成本优势还会继续体现。
高鹏:EPON和GPON属于同一代的技术,如果应用于FTTH场景中,EPON和GPON都可以满足三网融合对带宽的长期需求,而应用于FTTB/FTTN场景中时,EPON和GPON都只能满足当前的带宽需求,无法满足带宽的长期需求,只有10G PON才能解决FTTB/FTTN场景中对带宽的需求。而目前仅有EPON具备了向10G PON长期演进的能力,且已经可以进行商业应用,这将是EPON最大的优势。同时EPON系统在运维、管理、互通等方面的成熟发展,也是GPON系统目前无法比拟的。
杨彦龙:基于GPON技术先进性和价格优势,并综合这几次主要运营商的采购结果,可以预计GPON将成为接入网络建设的主力军。
孙曦光: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对GPON和EPON有非常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们预计, 随着FTTH的快速发展, GPON将在中国市场获得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EPON技术也会长期发展, 随着10G EPON的发展, EPON将继续在FTTB市场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