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显示,TD四期招标已完成前期厂家的技术澄清工作,目前只等中国移动正式发放技术标书。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是否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移动的需求外,厂商在TD前三期所占市场份额(即存量市场)及系统表现将成为本轮招标重要参考标准。而在前三期招标中取得技术排名第一、服务后评估第一、综合排名第一的中兴通讯无疑将成为TD四期招标中的最大亮点,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兴通讯TD-SCDMA产品总经理段玉宏,探寻TD四期建设的新方向。

TD四期招标更加务实
精彩观点:TD网络完成了全国238个城市的覆盖,现网基站总数超过10万个,基础网络建设已初具雏形。中国移动的建网思路随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最为关注的是“提升用户感知”。
记者:TD四期招标与此前三次招标相比,有何新的特点?
段玉宏:中兴通讯在TD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直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网络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原则,“您的需求我的追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产品设计的宗旨。
在过去的三次招标里,TD网络实际建设过程中的需求一直发生着变化,我们通过一系列革命性的创新成果积极推动了TD网络的发展。例如:在TD一期建设中率先提出BBU+RRU“光纤基站”的产品形态,通过3根光纤替代原有27根电缆,解决了TD工程建设的重大难题,使得TD规模商用成为可能,被业界誉为“整个TD产业的重大技术革命”;
在TD二期建设中,率先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小型化智能天线”技术,使得原有TD智能天线的体积减少了50%,解决了塔上承重、风阻和工程施工的重大难题;并率先提出了HSPAMX倍速技术,将网络的数据吞吐率提高了一倍,使得TD技术在与其他3G技术的竞争中获得了优势,被誉为重大技术创新;
在TD三期建设中,再次革命性的率先提出了“Iur-g”技术,大幅减少了在2/3G互操作中的切换延迟,大大提高了2/3G切换成功率;并在原有HSPAMX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4倍速技术,将网络的数据吞吐率进一步提高了2-3倍。
同时我们在一二三期网络建设中和中国移动集团及各省公司针对网络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课题合作,正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不懈追求,真正考虑和思考解决中国移动的建网实际需求,为中国移动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与工程难题,从而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在前三期招标中,中兴通讯三次技术评标排名第一,也见证了中兴通讯技术品牌第一的优势。反观某些厂商,考虑更多的是企业利益,而不是从客户的实际需求着想,如这样在客观上会导致TD发展会走弯路。
在中国移动2010年TD建设中,由于从2007年至今经过了前三期的发展,TD网络完成了全国238个城市的覆盖,现网基站总数超过10万个,基础网络建设已初具雏形。中国移动的建网思路随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其中最为关注的是“提升用户感知”。目前TD网络建设总数超过10万站,在短短几年时间里TD网络完成了2G网络十多年的建设任务。但是在网络建设运营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实际用户数还不多,绝大多数TD用户使用TD网络的频次还不高;另一方面,TD用户感知不如意,TD网络在很大范围内并未被用户接受。提升用户感知度成为中国移动一个迫切的需求,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最为重要方面,中兴通讯对此专门提出了“拼感知”、“拼覆盖”的一系列创新方案,包括了:NES网规网优解决方案、MDIC抗干扰方案、双通道室内RRU覆盖解决方案、异时隙多频段组网方案等等,全方位地提升用户感知,为中国移动的网络发展献计献策。
另一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关注,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世界做出了郑重承诺,中国将大力投身于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挖潜增效、节能减排对中国移动来说既是社会责任体现,也是自身发展需要,将继续成为后续建网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兴通讯对此专门提出了“拼效率、降TCO、降能耗”的一系列创新方案,包括了:TD/TD-LTE平滑演进方案、HSUPA倍速技术、HSPA接入信道倍速技术、1.4M载波压缩技术、动态基带池技术等等,来帮助中国移动顺利实现挖潜增效、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
创新技术应对TD四期招标
精彩观点:我们的设备能够支持TD网络向TD-LTE平滑演进,我们也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厂家。
记者:为准备这一次规模大、范围广的招标,中兴通讯都作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新产品或新技术推出?
段玉宏:中兴通讯一直将TD作为战略产品投入,一直以来都坚持聚焦客户需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帮助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客户的需求是我们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是一直以来不变的宗旨。
在这次招标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来解决中国移动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这里着重说几点:首先,我们的设备能够支持TD网络向TD-LTE平滑演进,我们也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厂家。
我们四期的RRU设备为F/A双频RRU,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未来F/A频段引入LTE后,至少需要45MHz工作带宽(F频段30MHz+A频段15MHz)的需求,可满足网络“F频段TD6载波+F频段LTE20MHz+A频段TD9载波”的容量需求,一劳永逸。同时我们的超大容量BBU采用SDR统一平台,满足TD、GSM、LTE多种制式演进、融合的需求,中兴通讯的SDR平台基站全球应用已超过25万套,成熟稳定;基于该平台的2G/3G双模基站还获得了移动通信领域最权威奖项“GSMA Global Mobile Award”全球移动大奖提名。
其次,我们提出了异时隙多频段组网方案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
目前在A频段上时隙的配比是采用2:4方式的;主要考虑下行的业务流量较大,但随着业务模式的发展,HSUPA的应用,以及现在开始逐渐关注的物联网和视频监控业务的应用,对于上行业务带宽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网络未来平滑升级到LTE后,业务的模式更趋复杂,2:4时隙配比方式是否能够满足未来业务尤其是上行业务流量的需求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外,TD-SCDMA是基于TDD技术的,其具有提供较灵活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来支持不同业务对上下行带宽的不同需求,是TD-SCDMA不同于WCDMA和CDMA2000的先天优势。
因此充分发挥TDD技术优势,为后续业务发展保留调整的空间,有利于保障用户使用新业务的感受,符合中国移动的利益。我们在四期推出的RRU设备支持不同频段的异时隙配比:在A频段采用2:4或3:3时隙配置,F频段采用3:3时隙配置,既可满足HSDPA业务对于下行业务带宽的需求,又可满足未来HSUPA和LTE业务对于上行业务带宽的需求。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现阶段考虑支持异时隙配比功能能有效地保护运营商的设备与工程建设投资;规避业务发展需求不确定的风险,提高国有资产的投资利用率。
第三个方面,要提升网络覆盖质量,网络优化工作十分重要,中兴通讯推出了一整套创新的网优方案。其中以NES网络硬仿真工具为例,NES创新的单发多收模式,从源头上消除了传统网优测试不准确的弊端,提升了测试精度,同时和ACP(自动小区规划工具)相结合,实现一次NES测试、输出全网工程参数调整建议和优化结果仿真评估,一次调整完成基站覆盖优化,大幅提升工程优化效率、节省优化成本,使整体覆盖优化效率提升50%以上。NES+ACP系统从2009年3月开始就先后在福州、延吉、四平、嘉兴等外场展开了系统规模的测试和应用,得到了中国移动的高度认可,不需要繁复的测试调整,好网络就可以“优”然自得。
预测TD四期招标
精彩观点:基于中兴通讯在TD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产业贡献,中国移动选择了我们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一、二、三期的评标结果中,中兴通讯均保持着技术排名第一、服务后评估第一、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记者:目前贵公司在TD三期招标中及招标后的市场份额分别是多少?预期中国移动在此次四期招标结果如何?
段玉宏:中兴通讯自2001年启动TD研发,介入TD领域早,持续保持资金和人员的大规模投入,拥有一支最稳定、最专业的团队,持续引领TD产业的发展,与运营商客户联合开展了多项创新技术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开创了BBU+RRU光纤基站、“多通道”室内覆盖、小型化智能天线、HSPAMX倍速技术、Iur-g+网络融合方案等多项创新方案,解决了TD网络运营及长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推动了TD产业成熟和规模商用。
基于中兴通讯在TD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产业贡献,中国移动选择了我们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一、二、三期的评标结果中,中兴通讯均保持着技术排名第一、服务后评估第一、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在第三期招标份额的前2/3集团集采部分中,中兴通讯份额为34%,与鼎桥系(包括华为和诺西)的份额相当,不过在后来1/3省份自采部分,华为依靠省份客户关系取得了1/3部分中超过50%的份额,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不合理的,相信在这次招标中会有改善。
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中兴通讯通过持续推出的新技术推动TD发展,通过工程服务的创新不断树立网络交付标杆,在设备到货、工程建设、网络KPI等多个方面均持续领先,得到了各地客户的广泛认可,多次获得用户的书面、锦旗表扬,荣获了来自客户和业界的“TD工程建设最佳合作伙伴奖”、“TD产业国际开拓奖”、“TD网络杰出贡献奖”、“最佳TD网优服务商”等多项荣誉。在TD一期承建了过半的奥运3G网络和所有奥运场馆,成功服务了科技奥运;在TD二期、三期我们也获得了很多重要省会、地市的网络建设任务,跟中国移动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在2010年TD网络建设即将开始之际,我们秉承“持续创新帮助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理念,又推出了一系列推动TD网络运营进一步发展的新技术,进一步加强了工程服务能力,做好了为四期服务的充分准备。相信中国移动一定会给出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的。
对于份额,除了各厂家自身实力和前三期建网表现外,近期业界发生的一些事件相信也会有所影响。比如,印度电信部近期以安全审查为由,禁止印度运营商使用中国通讯设备,据称,印度“封杀令”事件其实是在印度3G牌照竞标白热化的前夕,西方企业幕后操作的结果,以期主导印度3G市场份额。对于这些国外厂商在竞争中采取的不正当行为,作为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都会对其进行道义上的谴责的,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原则前提下,我们也相信相关部门和运营商会考虑到这些相关因素的。
TD后续建设挑战重重
精彩观点:TD覆盖还不够连续,存在大量的2G/3G互操作。而只有简单的网络模式才能真正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不应该让用户去选择网络,而是让用户始终驻留在一张最能够满足用户使用习惯的网络,让用户一直保持在一张高质量连续覆盖的TD网络中感受3G业务才是提升3G用户感知的关键。
记者:当前,国内TD建设越来越关注提升用户感知,您认为2010年TD网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案?
段玉宏:TD目前现网存在实际用户数还不多、用户感知和网络KPI存在巨大反差的问题,造成如此大的反差的原因是什么?中兴通讯TD产品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网络建设还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TD覆盖还不够连续,存在大量的2G/3G互操作。
而只有简单的网络模式才能真正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不应该让用户去选择网络,而是让用户始终驻留在一张最能够满足用户使用习惯的网络,让用户一直保持在一张高质量连续覆盖的TD网络中感受3G业0务才是提升3G用户感知的关键。
TD网络是否连续覆盖,其覆盖广度和深度对用户感知影响巨大。2010年4月的武汉网络工作会议上中国移动集团也明确提出了建设及考核思路:解决弱覆盖、不连续覆盖以及居民室内覆盖问题。对连续覆盖提出如下考核要求:2/3G切换呼叫比例要求低于10%、2/3G切换或重选频率不超过1次/10公里。
针对现网的需求和难点,中兴通讯已经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现网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验证。针对加强TD覆盖的需求,提出了“拼覆盖”系列方案。NES硬仿真方案能够在网络规划、优化阶段分别保证网络覆盖质量,在网络规划中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网络覆盖规划效果;在网络优化阶段,大幅度提升了网络覆盖优化的效率、提升了网络覆盖KPI。中兴通讯还提出了G/T融合超级基带群方案实现基带池资源共享、集中建设,达到G/T融合组网、资源共享。双通道室内RRU覆盖解决方案能够切实地加强居民小区覆盖质量,提升用户感知,与传统覆盖方案一起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覆盖方案,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建设优质网络的途径。
在良好覆盖的基础上,中兴通讯还通过多频段异时隙配比方案、同频干扰解决方案、2/3G无缝融合方案、提升TD用户体验、网络优化创新技术整体方案等“拼感知”方案进一步推动用户感知度的提升:
中兴通讯推出全系列的产品全面满足F+A+E频段各种场景的多频段组网,不需要额外增加新的基站设备就可以满足未来TD/TD-LTE双模组网的容量需求,实现真正的平滑演进,支撑网络长期发展,有效保护运营商投资。RRU设备还支持不同频段异时隙配比,可以根据运营商需求和用户发展灵活配置时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TDD的技术优势,在不损失下行带宽的前提下,成倍提升上行带宽,更好地满足数据业务不对称运营的需求,大大提升用户感知;同时可根据TD-LTE组网需要来灵活调整时隙比,实现TD和TD-LTE网络灵活部署,更有利于TD与TD-LTE共存。
同频干扰解决方案能够利用MDIC多小区下行干扰协同技术自适应地将最优资源分配/调整给用户,降低同频干扰;可以利用HSDPA慢速功控技术大幅降低小区干扰,提升边缘用户吞吐量及业务感受;还可以利用我们创新提出的“告知式”多小区联合检测技术,通过邻区用户信道周知,而做到在降干扰的时候有的放矢,大幅提升网络性能并降低工作负荷。
在提升接通率和2G/3G互操作方面,中兴通讯的2/3G无缝融合方案可以利用Iur-g+技术缩短切换时延,提高切换成功率;利用MSCPool技术实现在跨MSC的切换场景下,降低切换时延、提高切换成功率;利用TD/GSM共LAC和自适应精确寻呼技术缩短2/3G重选时延,解决呼叫不可达的问题,避免呼叫拥塞,提升用户感知度。
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感知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兴通讯针对传统网优工作的弊端、对如何实现轻松自在的网络管理体验提出了“智能网优,‘优’然自得”网优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帮助运营商在工程实施、运维等各个阶段实现智能网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网络KPI。
对于如何提高恶劣环境下的用户速率、如何实现基于优先级接入用户、如何提高VIP用户服务质量、如何实现TD和WLAN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等方面,中兴通讯都已经做了深入的调研并且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实现。
针对TD现网指标和用户感知度不匹配的情况,中兴通讯创新提出了目前网络指标体系不能反映的严重影响用户感知的四个指标:2/3G重选频次、脱网死机频次、GT网络驻留时长比、语音质量评估,并针对这些指标开发了相关的分析工具、提出了相应的提升举措;同时,中兴通讯认为:用户感知仅仅是一个结果,在结果不好的时候再去优化调整,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对厂家,都是事倍功半的事情,所以中兴建议要加强过程指标监控,同时提供硬仿真技术助力中国移动更好地控制规划、建设、工程优化的质量,使最终良好的用户感知能够悠然自得。
另外,针对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难题,我们推出了“拼效率”系列方案:增强的HSPAMX倍速技术能够在不增加
网络设备投入的基础上使上/下行吞吐量、同时调度的用户数得到大幅度提升;基带资源池技术实现基带资源共享和备份,使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两方面同时提升;增强MDIC方案将频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使室内容量提升70%以上!
这些创新的方案在提出后得到了中国移动集团和各省移动公司的大力支持,在各地现网均进行了大量的长期的反复测试验证,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相信能够为TD网络的发展揭开新的篇章!
成功关键
精彩观点:中兴通讯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务实进取。我们始终与中国移动密切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和探讨,并且广泛开展合作课题研究,先后成立了智能天线技术研究、室内覆盖、组网方案研究、2/3G融合技术、RRM策略、网络优化、HSPA控制信道复用、LTE等30多个创新技术研究团队,通过方案研究和外场验证解决了中国移动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
记者:众所周知,中兴通讯在前三期TD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您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是什么?后续中兴通讯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段玉宏:TD网络目前经过了一、二、三期的发展,中兴通讯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技术创新和网络交付的成绩,在各地树立了多个优秀的样板点网络,在多次三方测试中均全面领先,取得这些成绩与很多因素有关。
首先是中兴通讯对自主创新坚持不懈的追求。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是竞争力的源泉。回顾TD的发展历程,就是通过自主创新一路走来的,创新一次次推动了TD的飞跃。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合作,将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在现网充分应用,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推动了TD产业的发展。比如:在厦门移动的网络中,TD一期就率先将BBU+RRU光纤基站规模应用,开创了TD基站的新时代;在TD二期又率先成为双极化小型智能天线的试验地;在TD三期建设后,MRR/CDT、MDIC同频干扰方案等创新技术再次在厦门点燃了创新之火。
中兴通讯与天津移动合作,率先开通了业界第一个IPUTRAN网络,为TD网络的IP化演进做出了重大贡献;率先将HSPAMX倍速技术在现网验证,成为全国HSPAMX技术示范点。在嘉兴移动的网络中,率先将NES硬仿真在现网实现,达到了提升网络KPI的目的,同时还将网优工作量减少50%以上,成为全国NES技术应用示范点。
另一方面,中兴通讯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务实进取。我们始终与中国移动密切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和探讨,并且广泛开展合作课题研究,先后成立了智能天线技术研究、室内覆盖、组网方案研究、2/3G融合技术、RRM策略、网络优化、HSPA控制信道复用、LTE等30多个创新技术研究团队,通过方案研究和外场验证解决了中国移动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我们受益匪浅,不但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建议,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最关键、最重要的方向和领域,向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获得了大量指导意见和宝贵建议,促进了我们产品和方案的进步。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贯彻的科学规范的流程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这对我们快速、高质量的网络交付非常关键。比如:在物流供货方面,中兴通讯通过建立分布全球的生产物料采购平台以及供应链和高效规范的物流配送体系,提供快速、大批量的物料支持,确保设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输送到设备安装站点,在一、二、三期我们均实现了率先到货的目标;在网络交付方面,我们通过规范的流程管理和工程、网优多方面创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在一、二、三期树立了多项网络建设标杆,均第一家完成网络建设,率先完成了优质的网络交付,在多次三方KPI测试中也全面领先,在三期招标的后评估评分中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才,人才是竞争的根本,中兴通讯TD产品拥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他们艰辛努力的成果。我们公司特别重视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把人才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为人才提供向上发展的职业发展阶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
另外,开放的态度也很重要,中兴通讯是一个开放的公司,我们在产业化推进中一直坚持开放的态度,与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在TD产业严重受制于终端芯片的时候,我们率先建立了开放实验室,为终端企业免费提供调试环境。开放的态度给了我们更多与合作伙伴的互动和创新的灵感,这也是中兴通讯在TD领域不断创新的原因之一。
在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在TD/TD-LTE领域的技术创新,通过推出满足或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方案、发展开放实验室促进产业链厂家合作等方式来推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强同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建立以创新技术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国际化拓展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相信通过运营商和厂家的密切合作,TD/TD-LTE产业将拥有更加迅猛的发展速度、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人物简介
段玉宏,中兴通讯TD-SCDMA产品总经理。
199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历任中兴通讯移动产品总监、移动研究所所长等重要职务。任广东3G产业发展联盟副会长、TD 产业联盟理事、上海无委会理事,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具有近20年丰富经验。
荣获“2001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年度通信产业先锋技术人物奖”、“2007 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009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做为中兴TD 产品负责人,带领中兴TD团队为中国TD-SCDMA的快速产业化和商用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创TD BBU+RRU光纤基站,被业界誉为整个TD 产业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