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午睡

讯石光通讯网 2008/5/12 9:47:17

人们从早上开始身心就处于紧张状态,到了中午,睡意袭来,大脑发出“休息”的信号。尽管没有午睡时间也可以对付得过去,但从大脑的生理特点考虑,顺其自然的午睡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午睡的时间与方式]

      据医学人员测定,午睡40分钟为好。睡眠过长,反而不利于休息。这是因为一般人睡80~100分钟后,便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全身不舒服,甚至更加疲倦。以坐着打盹代替午睡,并不利于消除疲劳。坐着午睡使大脑血流减少,醒后会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因此应在舒适的床铺上午睡。

[不宜午睡的三种人]

      午睡是为健康充电,虽有许多益处,但并非人人适宜。有研究表明,以下3种人不宜午睡:65 岁以上,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 的人;血压过低的人;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由于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

[伏案午睡有损视力]

      习惯伏案午睡的人在午睡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其原因是眼球受到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也有人出现短暂的“黑蒙”,那是眼球缺血造成的,如果每天都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长期下去,视力会受到损害。

[老人午睡醒来不宜猛]

      据医学人员分析,有午睡习惯的老年人死亡率高,是因为这部分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几率高。这并不是主张人们取消午睡的习惯,而是告诫人们午睡后的一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午睡醒后不要即刻起床,而要伸伸懒腰,打打哈欠,然后再慢慢起床,这样可以缓解醒后突然运动造成的血压变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

[消除午后昏睡感]

      午后易产生昏睡感,特别是体温、血糖、工作效率、心情一起降低,被称为“饭后昏沉”。但如果能好好安排计划,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早餐要吃得好。其次,午餐吃清淡一点。午餐吃得太丰富,人的判断力会减低,对于外界的信号不容易感知,而且还不易分辨物体大小与光线亮度。

新闻来源:康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