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编辑:Anton)9月8日,在第19届讯石光纤通讯市场暨技术专题研讨会上,青岛海信宽带董事长、创始人黄卫平发表《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关于光器件产业的“下半场”的思索》演讲报告。黄博士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光通讯产业发展的历史,中外企业的区别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思考。
黄博士用“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来形容光通讯产业。首先对过去十年做了回顾。光通讯市场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00年起主要是光纤到户驱动,2010年之后增加了4G、数据中心。目前中国通讯光模块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50%。
光纤的优势首先是载波频率高、带宽大、损耗小、抗干扰、传输距离长、材料廉价,过去几年已经到每公里50元人民币,比面条还便宜。光纤的挑战一是光连接,需要光场匹配和耦合,二是电处理需要光电转换和处理。
光通讯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电处理系统,光电转换,其中光电转换的光模块是最核心的器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光模块的指标除了光电转换速率之外,还有功耗、端口密度、体积、可靠性、成本的影响。光模块的市场和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很好,早期主要受到广域网和城域网驱动,后来是企业网和光纤到家接入网,到最近的数据中心连接、无线承载网等驱动,下一步可能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计算网和新应用驱动。
过去10年光模块行业竞争格局可以看到,Finisar全球光器件领域市占率一直保持第一,2019年被II-VI收购后更是成为巨头。中国的模块公司旭创、海信、光迅逐步成为国际第二梯队主力。Finisar凭借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在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从2010年的6.3亿美元到2019年的12.8亿美元,研发投入超过15%,平均的毛利率超过30%,但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光器件公司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抓住了新的市场,针对新市场进行了颠覆性创新。2003年成立的海信成功抓住了美国和中国光纤到户接入网市场的机遇,2008年的旭创抓住了美国数据中心互联的机会而崛起。
一般来说,国际和国内的光模块企业定位策略不同,欧美和日本的企业研发投入高,产品推出早,毛利高,通过技术和产品优势获得利润。中国企业一般研发投入低,产品推出晚,毛利低,主要靠成本和效率优势获得利润。这两类的企业的研发收入费用差等于产品毛利差。
黄博士随后介绍了过去十年中出现的几只黑马,Acacia、Cisco和intel,利用硅光技术、DSP、混合集成在相干和数据通信领域跻身国际前列。
全球光模块行业现如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河东为以中国公司为主流的传统的组装型公司,河西为以Intel和Cisco代表的新兴的集成型公司。对光通信产业来讲,光电集成技术在过去三到五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也许就站在新旧技术变革的转折点,如何抓住机遇,创造历史是我们行业内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黄博士表示如何跨域鸿沟加入河西阵营的新兴集成型公司总结有几点:
1.坚持大胆创新,不仅是预测未来,而是要通过行动改变未来。为此,关键是提前布局,尽早开始,从小做起。
2.坚持不断试错,尽快实现基于产品销售而不仅是基于投资的正现金流。
3.避免失败,长期坚持。成功难以复制,失败往往是现金流枯竭。
光模块企业更换赛道向集成芯片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芯片企业的发展,前期投入大,人才要求高,开放周期长,竞争激烈,投资收益慢,不仅需要长期的投入,更考验企业特别创业者和经营者的耐心和毅力。中国光模块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需要冷静思考,做好布局,明确定位,做好长期规划。
新闻来源:讯石光通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