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省记者看来,光谷是湖北最靓丽的名片。光谷诞生在湖北,虽然也凭借了改革开放的东风,但靠的是湖北巨大的科教实力;靠的是湖北人的精明和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光谷与武汉的缘分
光纤是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线,完整的名字叫光导纤维,是用纯石英以特别的工艺拉成的。
光纤的本事非常大,可以传递巨大数量的信息。目前,湖北人自己掌握的技术已经可以在一根光纤中每秒传递几百个“太”位的信息。4年前,烽火科技自主研发了世界上容量最大、跑得最快的光传输系统,1秒钟内能传输1000部DVD。直到今天,地球上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不超过5个。
湖北是中国研究光纤通信的起点站。1974年,邮电部批准成立武汉邮科院光通信研究室,标志着中国研究者进入这一领域。1980年,武汉邮科院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根光纤。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两家最早的光纤光缆企业,其中一家落户在武汉东湖,这家企业的名字叫长飞。
东湖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闻名全国的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等几十家高校都在这个方圆50平方公里的空间,这里还有国家、省部级科研机构56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两院”院士54名、科技专业人才20余万,是中国第三大智力密集区。
长飞落户东湖如烈火遇上干柴。从1995年到2005年,长飞公司获专利数80余项,长飞的业绩翻了100多倍。一大批光电子器件、光纤制造、光通信设备类企业被长飞的成功吸引,纷纷到东湖落户。2001年,国家计委批准在东湖设光电子产业基地,这个基地的名字叫“中国光谷”。
自主创新是光谷的魂
从8年前国家计委批复的那一刻起,光谷就已经成了光电子行业的国家队。
一支地方部队,如何领军全国、走向世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主创新。好在我们有的是科技人才!2001年,光谷核心企业之一的华中数控公司,曾两次向国外申请进口高性能数控系统技术,都没得到批准。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芝公司就曾将这一技术卖给其他国家。就算你出再多的钱,人家也不卖给你!这深深地刺痛了武汉人。
最终,华中数控拚尽全力,研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数控系统。2006年2月,利用这一技术造出了我国第一台龙门铣床。
光谷内的各家公司都视技术研发为生命。长飞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光纤拉丝炉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海创电子、楚天激光开发的产品,在我国载人航天、“嫦娥一号”得到应用;烽火科技最近几年接连提出了3项IP网络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在这一领域的标准垄断。
如今,自主创新已成光谷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光谷技术专利申请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4000多项。
目前,光谷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谷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
靠湖北人的努力,光纤通信已成为高新技术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湖北人为中国企业争得了全球话语权。
光谷成了创业者的乐园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许多大学教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东湖创业,一项项成果变成一家家企业,众多企业形成一个个产业。烽火科技、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等,都有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背景。
许多创业者是骑着自行车来到光谷的,几年以后,他们开着汽车进出;许多创业者一个人来到光谷,带出几十人、几百人的团队。
光谷陆续成立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光谷创业街、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创业者只要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到光谷办企业,由“孵化器”为他们提供资金、设施,直到他们的企业走向成熟。仅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就已累计“孵化”企业800多家。
光谷在国内外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形成了更强的集聚效应。2008年,光谷注册企业1万多家,其中高新企业2100余家,光谷企业总收入1500多亿元。
光谷还创造条件帮中小企业上市。目前光谷内已有21家上市公司。
下月,创业板办法正式实施。光谷推出江通动画、华中数控等8家企业作为第一梯队,向创业板发起冲击。另有42家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正在走上市程序。
按计划,到2010年,光谷将新增上市公司30家。
新闻来源:荆楚网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