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讯 (编辑:Anton)11月12日,在第二届中国硅光产业论坛上,华为公司专家谢耀辉博士发表《客户视角看光模块与硅光产业》的主题报告。他表示要通过应用场景的洞察,用架构的视角,基于生命周期来审视光模块与硅光产业,追求低成本低功耗要怎么样找到正确的产业之路,希望能提供一些思考。
谢博士说光模块像人体里的血管,在做高速的互联。无线接入,家庭宽带,数据中心,海缆都用到光模块。一旦发生故障,速率越高影响范围就越大。目前两类网络对光模块诉求差异大,即运营商网络和OTT DCN网络。运营商网络对服务能力要求高,范围广,应用环境复杂。OTT DCN网络集中,有机房相对方便管理。运营商网络生命周期长,可多代共存,而OTT DCN网络三五年一代。运营商网络对可靠性要求高,只能有1‰失效率。OTT DCN网络模块故障只需及时更换,容错率高。两者模块的性能差异也较大,运营商模块更贵。
光互连对光模块的诉求主要就是低成本、低功耗、易用可靠。低成本应靠设计来做,架构要简洁,集成度要高,且能经济化规模量产。对低功耗来讲,是要提升集成能力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可插拔模块已是成熟产业,通过满足光口标准化实现多厂商的互联互通。
以目前主流的100G为例,主要采用4*25路架构,在QSFP封装实现了上量。设备主芯片驱动的模块架构,城域演进缓于DCN,前者3年换一代架构,后者2年换一代架构。华为可以提供全系列的400G解决方案。
谢博士提出,要实现规模上量,需要需求归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5G的前传方案过多,会导致量级很难达到,而要实现低成本需要足够的量级,希望整个产业的伙伴能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除了简洁架构和规模上量,量产光模块里成本70%在器件,目前芯片核心技术主要还是在美日企业手上,他们掌握话语权。而国内面向中低端,缺乏资金投入高端研发,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硅光具备多路集成、持续演进的优势,理论上是可以用过规模集成满足带宽增长的诉求。硅光在激光器、调制器、检测器、驱动器的性能上都不如III-V族化合物,但因为它具有集成和面向芯片的潜在优势,我们希望能在性能和成本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行突破。
硅光发展的路是光明的,虽然2018硅光模块的产值只占到整个光模块8%,但是平均的年增长率达到38.3%。
最后谢博士总结三点:
1.应该从网络架构,需求归一,产业上量寻找模块解决方案
2.网络质量是底线,要有坚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OpEx
3.硅光技术平台可有效满足未来流量增长的诉求,但需要投入大,行业协同。异质集成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新闻来源:讯石光通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