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华为发布业界首个网络运行大模型1.0版本,即面向5G-A核心网的网络运行感知大模型,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高治国共同出席发布活动。本次发布的网络运行大模型1.0,基于NWDAF智能网络框架,通过在网络运行场景中革命性地引入大模型技术,以网络流量为主语料,形成实时感知、深度理解、泛化扩展的核心能力,可支撑多维度多粒度的网络运行智能应用,推动网络运行与AI能力深度融合与协同。
运行智能在网络智能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聚焦“AI+网元”,在数据采集全面性、算力资源可用性、智能服务时效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而大模型在通用性、准确性、泛化性、鲁棒性等方面优势凸显,在网络运行中引入大模型,可有效解决当前网络AI场景碎片化问题,同时显著降低模型管理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为网络智能化带来革命性解决方案。
与传统自然语言大模型相比,网络运行大模型在数据结构及时序依赖性、任务场景复杂度、模型实时响应及更新频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内在逻辑与建模方式上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移动研究院与华为公司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基于海量网络流量数据,以NWDAF为基础网络框架,在数据处理、模型结构设计、模型预训练和模型微调四个环节开展深度创新攻关和多轮迭代试验,设计定制化数据清洗脱敏、特征选择、编码分词等技术,引入并改进多任务学习中的自适应损失加权等算法思路,从零开始训练L0级基座模型。目前,1.0版本模型已具备网络数据流量实时感知能力,可通过高维特征抽象、数据模式识别等支撑智能业务保障、用户行为画像等网络运行应用,并基于现网环境完成模型部署与算法验证,在产业界首次证实了大模型技术对网络运行场景的可行性与发展潜力,迈出大模型与网络运行智能融合的关键一步。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在发布现场指出,人工智能近两年实现了阶跃式发展,5G-A/6G网络与AI的融合成为业界共同命题,中国移动持续引领3GPP标准,构建了基于NWDAF的核心网运行智能标准框架;段院长强调,网络运行大模型的体系构建与能力引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发布的“网络运行大模型1.0”,可实现应用识别泛化、用户体验预测、网络态势推演等能力,综合用户、业务、时空、网络等多方面实时状态,给出全局最优动态策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体验经营闭环,提升整体网络效能;最后,段院长提出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一是以场景为驱动,打造“杀手级”智能应用;二是推动大模型技术与5G-A/6G网络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持续从网络架构支持、算力资源体系构建、模型算法优化等方面进行布局和攻关;三是产业界需紧密协作、互惠共赢,打造开放繁荣生态。
后续,攻关团队将聚焦感知能力泛化增强,扩展模型对各类网络协议、业务的支持范围,更好地面向差异化网络诉求开展分层分级运营;面向中远期,持续增强对信令、流量、网络拓扑等多维数据的建模与理解能力,最终构建全面覆盖网络运行感知、预测、决策、控制能力的网络运行大模型,大幅提升网络运行智能化水平。
山东电信青岛分公司积极响应网络信号升格行动,在青岛科技大学成功完成了5G-A 3CC以及F5G-A 50GPON的部署,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正式迈入5G-A与F5G-A双万兆校园时代。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校园网络的性能,更为师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在双万兆测速点,裸眼3D终端的现场展示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让传统的二维屏幕瞬间变为立体世界,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通过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持,裸眼3D终端得以流畅地展示高清、逼真的3D内容,使远程教育、虚拟实验等教学场景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
图1:青岛科技大学双万兆测速点
5G-A(5G Advanced)专注于提升无线网络的覆盖和传输能力。本次使用的是5G-A当中的3CC载波聚合技术。此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时延,同时也为各种新型业务和应用提供了更高效、更稳定的网络支持。在青岛科技大学的部署中,3CC技术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通过将3.5G的3*100M载波聚合,下行实测体验速率保持在4.5Gbps(峰值超过5Gbps)。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教学楼、图书馆还是宿舍,师生们都能享受到流畅、高清的在线视频、音频传输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网络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图2:青岛科技大学5G-A测试截图(speedtest)
在测速环节,山东电信青岛分公司特别选用了vivo终端进行3CC技术的展示。随着测速的进行,vivo终端屏幕右上角显示了5G-A的logo,这一细节不仅彰显了vivo终端对最新通信技术的支持,也直观地向师生们展示了他们正身处5G-A网络的高速通道之中。
图3:5G-A Logo显示
F5G-A(固定5G Advanced)技术专注于固定宽带网络的升级,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固定宽带体验。在青岛科技大学的部署中,F5G-A技术通过引入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实现了有线下行速率接近10Gbps。这一速度的提升,不仅满足了科研、教学等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需求,更为师生提升了科研效率。
图4:青岛科技大学F5G-A测试截图(speedtest)
5G-A和F5G-A技术的部署,为青岛科技大学构建智慧校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使得师生们能够实时共享教学资料、进行远程互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同时,高速网络还支持大规模在线考试、远程监考等应用,为教学管理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图5:青岛科技大学携手青岛电信打造省内首个双万兆校园
山东电信青岛分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不仅在网络技术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在后续的合作中展现出深远的战略眼光。双方将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5G-A应用合作研究,探索新技术在教育、科研、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联合研发、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式,推动5G-A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双方还将关注低空经济产业的推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青岛电信与青岛科技大学将共同研究低空网络覆盖、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推动无人机在物流、农业、航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电信青岛分公司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发展,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网络升级。此次携手华为在青岛科技大学完成双万兆5G-A与F5G-A网络部署,是青岛电信在数字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青岛电信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新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智能的网络服务。同时,青岛电信也将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化教育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新闻来源:C114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