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日前宣布已收到来自多家印度运营商的订单,将于2010财年在印度新部署6万个基站。据统计,中兴通讯上一财年财政收入增长了100%,其中有10亿美元来自印度市场。一方面是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百般阻挠,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迅速成长。看似互相对立的两种现象,却长时期并存,鲜明对比之下,更彰显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坚若磐石的竞争力。中兴华为穿越重重障碍,收获的不仅仅是印度市场相当的份额,还有世界对中国企业的尊重与认同,也让国人们引以为荣。
华为中兴屡遭不平等待遇
华为自2000年始就曾多次向印度政府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IPD)提交贸易资格许可申请,却因印方所谓“保障国家安全”屡屡遭拒。2005年华为与BSNL的电信设备采购合同因“安全问题”遭到阻挠而终止。2008年8月,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指控华为非法雇佣中国劳工,随即印度劳工部否认此事。 而近期华为与印度BSNL大单合同再次被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利益”为由横加干涉。
中兴在印度的遭遇与华为同病相怜,2006年最大的电信运营商BSNL一笔价值48亿美元的GSM移动网络扩容合同招标结果终浮出水面,爱立信和诺基亚成为最后的赢家,而中兴则惨遭淘汰。BSNL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中兴的技术标准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这一答案显然没有依据。
如寒冬腊梅傲立风雪
华为1999年进入印度电信市场,最初几年其市场规模一直未能有较大突破;自2005年起站稳脚跟、初有起色,2006、2007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亿和6亿美元,最终使印度成为华为最大的海外销售市场,并在南亚成功地树立了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2008年华为在印度分别在无线、光纤网络、核心网、数字通讯、微波等领域全面突破印度市场,先后与 Reliance电信、Airtel、BSNL、TaTa电信等主流运营商签订了包括GSM、CDMA在内的设备及服务合同大单,全年签订合同总额逾20 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13亿美元,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早在1999年,中兴便开始试水印度市场,在本地仅有4名员工;2003年,随着在印度国有固网运营商BSNL公开招标中DWDM项目的成功,中兴通讯在印度市场进入了快速突破期;到2005年,中兴通讯在印度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相继进入TATA、Reliance和其他私有运营商,在印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份额和规模上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上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兴通讯在印度发展的里程碑阶段,销售规模也逐年提升,从06年的3亿美元,07年超过6亿美元,一直到08年接近10亿美元,中兴通讯在印度逐渐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印度这块长期以来由欧洲设备商统领的市场,现在被华为和中兴领军的中国制造商所逐步蚕食,令世人所深深折服。然而,在深感折服的同时,中国企业更应该学习他们的勇气和魄力,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讯石报道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新闻来源:讯石光通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