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修剪光通信产业链了

讯石光通讯网 2012/4/9 9:38:49

     “宽带中国战略”如同一场春风,吹绿了整个青黄不接的三月。已经习惯于在每年的二、三月份等待运营商决策的光通信厂商们,今年突然一改常态活跃起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光通信产业链极有可能成为这场以FTTH为主流的宽带运动中最大的受益者,“2012年的宽带市场规模会扩大20%”已经是听到的最保守的估计,“扩大50%到一倍”的预测也丝毫不显得激进。

  这场春风激活了产业信心的同时,也吹皱了一池春水。

  光通信产业近几年“集采竞争残酷,价格持续下降”的现实而引发的竞争格局混乱、产品质量过低、乃至网络质量持续下降问题,通过“网络质量”成功上升到国家宽带战略的高度。

  由于本身的高技术、高资金门槛,光通信产业链更类似于寡头垄断。在我国,无论系统设备、光纤光缆还是光器件,都由3~5家厂商贡献着80%以上的出货量,但这些寡头们没有能力统一市场价格,也没有能力控制产品质量。

  矛与盾的焦点就在低价竞争以及背后的由中国移动发起的反向竞标。反向竞标中,价格成为决胜王牌,产品质量只属于附加值。必然,低质战胜优质、劣币驱逐良币,最终能制定市场价格的反而是对于成本机制更为灵活的小厂商。

  然而,降低成本的代价就是牺牲质量,比如节省光缆外芯用料、减少产品出厂质检环节等等,新建网络中有超过半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厂商寄希望于运营商、寄希望于宽带战略来改变这种局面,质价双降的甲方乙方的纠结所在。

  对于厂商提升集采价格的要求,运营商不置可否,相反要求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声音却更为坚定。其实核心问题源自运营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其一,集采部门与运维部门完全独立,所以集采部门不需要对网络质量负责,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商务标比重远高于技术标,甚至抽检环节也根本不完善;其二,高层几年就换届的制度下,新建的骨干网络是否能维系五年以上的寿命无人问津,政绩更为重要。然而,要让运营商来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实非朝夕之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于运营商或者宽带战略解决低价竞争纯属天方夜谭。相反,因宽带战略而扩大的市场规模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产业链,竞争会更加激烈。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也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但它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因缺乏管理而滋生了太多的枝枝蔓蔓,已经到了必须要修剪的地步,这个修剪的过程对于产业链来说必然是痛苦的。

新闻来源:C1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