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OC 2024主论坛圆桌回顾 | 高速互连编织 AI 网络

讯石光通讯网 2024/10/11 14:28:20

  ICC讯 跨界融合,智算未来!2024年9月9-10日,第22届讯石研讨会(iFOC 2024)在深圳圆满举办。9月10日下午,圆桌论坛《高速互连编织AI网络》在中国信科集团科技委员、烽火通信高级专家吴军的主持下,激发参与讨论的嘉宾海信宽带董事长 黄卫平、华工正源总经理 胡长飞、Coherent高意副总裁 吴驰明、光迅科技副总经理 刘家胜和科大讯飞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 罗远发表各自领域的观点论点。本篇再回顾当天圆桌讨论输出的点滴真知灼见。

  话题一:您认为AI网络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这种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基于这些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影响产品的研发进度与迭代速度

  科大讯飞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 罗远: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AI网络是一个追求极致兴能的网络,与传统网络有所区别,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他的比如规模以及具体工程上的细节都是围绕着性能展开。如果把性能排第一位的话,开放性就会往后靠,企业可能需要接受一些从前不接受的条件,比如比较私有的协议。

  光迅科技副总经理 刘家胜以前数据中心网络现在是AI网络,以前对网络需求是3年一代,现在AI对网络需求是大约1.5年一代,可见带宽需求是呈指数级增长的。以前是光模块企业研发好了等客户需求和应用,现在是被客户需求拉动光模块研发,完全不一样了。“快”就是AI网络对光模块企业提的需求,包含了研发要快、生产要快、供应链要快、市场反应要快等等。这对光模块企业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海信宽带董事长 黄卫平:需求爆发所以效率是最重要的,而效率主要是要把性能提高到能支撑现有算力中心的要求。从研发角度讲,目前还是在现有的技术上找到冗余的地方提出来,新技术的跳跃性进展已经开始出现,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大的反转,这就牵扯到整个产业链了。当然也和需求有关,如果需求只是泡沫,那么反转也会再反转。如果需求会继续发展,那所有现在在产业里的从业人员其实都是线性思维,而真正AI成为新时代的起点可能需要一个非线性的技术增加和产业的动荡。

  中国信科集团科技委员、烽火通信高级专家吴军总结需求最大的变化是网络架构的变化,尤其是电信网络和AI智算网络架构的变化。传统的数据中心是集树叶的架构,现在有了AI算力的训练变成了上下对称的速率极或是相等的,这对光模块的速率提高包括性能提高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关于研发的迭代速度,运营商的网络从100G到400G,400G在电信角领域维持十年左右到1.6T。而AI数据中心就不像运营商网络那样严格的4倍数迭代,应该是按序迭代的。

  话题二:AI的市场国内国外有什么不同差异和不同带来产品和技术有哪些影响

  华工正源总经理 胡长飞:现在去回答未来的需求是没有必要的,一定有人在为未来做准备。只是说,以后会用AI的人会慢慢替代那些不会用AI的人。西方国家从去年开始有了AI投入的爆发,这也源于他们的原始积累,才会敢于去做决策。虽然中国今年才开始AI部署,但其实速度是很快的。产业链里的各个环节也让人有了更多选择,无论是各种材料方面,还是说技术的迭代上,各自有各自的努力。所有的关键都在于要怎么去做创新,让每G比特的成本与功耗给最终用户带来收益。

  无论是海外还是中国,在光模块领域还是要持续投入,投入核心工艺和技术,其次就是投人力。此外,光模块也需要做原始创新、颠覆性的创新,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各自分工做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Coherent高意副总裁 吴驰明:目前海外客户尤其在200G/L的面世,在催化加速整个产业生态的成熟,海外预计今年年底上200G/L,明年就走向成熟上量。但中国会晚一点。第二就是海外客户和中国的客户几乎每一家的要求都会不一样。以前客户需求会统一标准化,现在来看,每一家的客户需求差别都很大,这就对光模块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当然也需要快速地满足需求。

  光迅科技副总经理 刘家胜虽然国内的市场开始得晚一些,但速度也很快。像中国市场对价格敏感度更高,而国外更看重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技术创新性。这是二者比较大的区别了。

  中国信科集团科技委员、烽火通信高级专家吴军总结国外走得快,其实就是对成本和技术的选择先后次序不同。

  话题三:光模块互联技术可能的趋势是什么基于这些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如何定制战略开展产业的合作推动行业的进步

  海信宽带董事长 黄卫平:虽然看未来一年比较明确,但再往下走到底哪一种技术到底怎样不好说。以前光模块行业是很标准化的,但未来AI网络需求不一样,可能会产生私有化的定制化。到底是硅光赢还是别的什么,都不好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硅光赶上了很好的时候。InP也是很好的材料,二者可能会共存一段时间,但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应用选择。

  国内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训练侧能否产生新的应用,如果能,则产业爆发需求。但做光模块的公司来看这些就比较遥远,还是需要新的进步。就目前来看,新的物种在哪儿?新的物种可能也比较小,如何在厮杀强烈的市场产业新的技术,目前来看是很困惑。

  中国信科集团科技委员、烽火通信高级专家吴军总结技术的趋势在不断地发展,不太好准确地判断走向。但不外乎做大事融大潮,聚焦主业,同时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拥抱AI拥抱新的技术。汇成一句话就是“倚大树,抱小团,苦练内功。”

  观众-上海交通大学陈益新教授提问:上午中国电信韦乐平报告提到又一次的光进铜退如何理解?

  华工正源总经理 胡长飞:AI背后更多的逻辑是面对一个更大的创新,产品的极致改革。光只是AI网络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其他很多的组成部分。只是说,光有可能会成为AI通信里的主角之一。至少光是重要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光模块和客户侧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收益问题,功耗成本下降和为客户带来多少收益。一个新的光的革命,如何把这些化合物更好地整合,在产业链里做出更好更新的东西,在这个浪潮里脱颖而出。

  讨论最后,当天时值9月10日教师节,也是中秋佳节之前,亦是在CIOE 2024前夕,嘉宾们纷纷发表衷心的祝福与祝愿。祝大家真正能做到光进铜退,希望同行们都能抓住这至于十年一遇的AI机遇,同时也先把我们自己的产业链训练好,再去更好地匹配下一代AI发展。

  也愿产业链能够携手创新,能够在某些地方有超越,为下一代提供更有特色的东西。

  当然,也感谢老师带自己入门光的领域,并见证光到了又一次起飞的时机,相信光,追逐光,成为光,坚守初心,因光而聚。


  iFOC 2024衷心感谢赞助展商单位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所有参与的嘉宾朋友真诚分享!更多关于iFOC 2024的会后报道,敬请关注ICC讯石官网与官微,见证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新闻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