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六种典型人群的就业新计划

讯石光通讯网 2009/2/4 10:11:07

    编者按

  计划不如变化,2008年下半年开始弥漫的金融风暴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后果,使很多人不得不改变他们2009年的工作与学习计划,2009年对这些人而言,成为一个重新上路或认识自我、规划职业的新年。

  无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留学归来的学子,或者正要大干一番的创业者、按部就班的上班族,面对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也许2009年计划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一生的命运。(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许海玉 新京报插图/王璇)

  弄潮儿不惧牛年风浪

  新年计划·创业者

 金融危机下六种典型人群的就业新计划

 李晓华 26岁,2006年获会计学士学位

  李晓华 26岁,2006年获会计学士学位,2006年在南昌负责做ERP软件推广工作,后进入某软件公司南昌分公司。2008年3月到北京,负责该软件北京区域销售工作。2008年5月辞职创业,2009年1月,其主创的“游戏社区”正式上线。

  金融风暴让有些人的创业计划搁浅,却让另一些人从中发现机遇,奋勇加入创业行列。相对职场人士,创业者更要独立面对变化的形势,面对风浪,谋定而后动是最积极的生活态度。

  1 艰难创业后影响买房结婚

  原计划

  2008年6月网站能上线,9月公司进入正轨,有收入进账,2009年网站全面实现盈利。事业有起色的同时,完成人生大事:买房、结婚。

  改变的计划

  1月22日,李晓华的“三个帮游戏社区”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上线,他长吁一口气后,开始积极寻找投资人、合作厂商、发展社区会员。因为在09年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下,他必须投入更多才能实现目标。

  2008年5月,李晓华辞掉工作,和朋友投入十几万元建设游戏社区网站。朋友负责网站开发,而有销售、市场工作经验的李晓华负责网站推广、合作等事宜。李晓华对网站的盈利模式很有信心,他的预定计划是,网站两个月上线,三个月后进入盈利模式。

  但2008年上半年,经济危机在国外愈演愈烈。李晓华接触的几个投资人,都因金融风暴而对新项目的投资更谨慎。一位有意向的俄罗斯投资人,由于其它项目未盈利而取消了投资。国内投资人更因为股票、房产缩水等原因取消了投资计划。

  资金不到位,网站建设速度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李晓华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这时候哪敢辞职?”朋友也纷纷表示爱莫能助。但这都没能改变李晓华创业的决心。

  1月22日,推迟了半年的网站终于上线。目前,公司已招聘了6个人,分别负责平台开发、推广、销售等工作。李晓华说,下一步他会在平台上下工夫,多结合SP增值服务。“不管有没有人投资,踏实把项目做好是第一位的。”

  此外,原定09年买房结婚的计划也有了变数。李晓华表示,这也要看网站的运营情况。他把大部分积蓄投进了公司。女友能否接受没有房子的他,他心里还没有底。

  【点评】

  金融风暴是降温的机会

  李晓华的处境似乎有些不妙,但他毅然前行,这是创业者值得钦佩的特质。我觉得他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目标,二是年龄。他创业的项目决定着他始终在寻找外部资金,如果缺乏进一步投资,就会无所适从。金融风暴恰好给了李晓华一个降温的机会,让他能自力更生,寻找网站自身的活力。此外,当代青年人的生存压力很大,这也是我国创业环境不友善的一个表现。

  (李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研究专家)

从月入过万到月出数万

 从月入过万到月出数万

师泽宏 46岁,1979年毕业于山西某医学院校,进入医院工作。

  师泽宏 46岁,1979年毕业于山西某医学院校,进入医院工作。2000年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任副主任医师,2004年与几位医生一起建立非盈利的医疗社区网站。2008年10月辞职,将网站改为盈利性质的医疗行业求职招聘网站

  2 从月入过万到月出数万

  原计划

  在医院按部就班地工作,收入进一步提升后,带家人出国旅游。

  改变的计划

  2008年10月,师泽红放弃了收入稳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福瑞职客”网的运营管理中。这个网站原本只是一个为医生提供免费资讯的公益性平台,也是他心灵放松的一个地方。但2008年就业环境的变化,让他看到了社会对医疗行业专业求职招聘网站的需求以及其中的商机。几天的思想斗争后,他向医院递交了辞职申请。

  “医疗业是个特殊行业,医院对人才的需求量少,传统招聘网站都没有将医疗行业作为重点,招聘信息少且分散。而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将就业范围定得过窄,观念也有待转变。”师泽红说。

  师泽红告诉记者,金融风暴以后,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板块,也开始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等希望从这个圈子中寻找专业人才。这激发了他将网站转变成专业招聘网站,并转变成盈利网站的想法。辞职后,师泽红租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购买了服务器,招聘了六名专职人员和十几名兼职编辑。他将企业招聘信息发布、个人求职、广告等作为网站盈利方向。而他更长远的计划则是在网站得到更多人认可,人才储备到一定程度时,打造专业的求医问药平台,开创新的盈利模式。

  而师泽红09年的生活也因此面临很大的改变: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变成了一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的状况;原来只关注医学知识的师泽红现在还要学习互联网运营、人员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原来每月过万的稳定收入也变成了每月投入几万元用于网站运营的情况,全家人的生活也变得精打细算,“09年收入进一步提升,带家人出国旅行的计划”有可能改变,因为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师泽红都要重新考虑。

  【点评】

  创业就是要迎接变化

  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常规思维从中看到的是危险,但这种“危险”与带给我们的“机会”是并存的。

  所谓自主创业,就是在创业初期的自我承担。创业过程中最大挑战就是迎接不断出现的变化。政策、市场、环境、技术进步、家庭、情感、心态、健康、人际关系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创业的进程;同时,创业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迎接变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成为了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张克昆,中国再创业网总编,中国再创业俱乐部发起人)

 

 

升职可以缓 充电缓不得

  新年计划·上班族

升职可以缓充电缓不得

郑捷,30岁,2008年下半年在《证券市场红周刊》从事采编工作,之前在《北京青年报》工作1年

  “需要做新的计划吗?我不知道,这东西总是被变化追上。”从08年年底开始,不少论坛和博客里,新年计划被推到显眼的位置。虽然08年的升职、加薪、跳槽等诸多计划因为危机而延缓,但2009年,上班族们仍旧希望借着牛气冲天的好彩头、凭着努力工作适时充电的状态实现自己的牛年计划。

  1 推迟的出国计划成行

  原计划

  2008年出国读MBA,毕业后回国从事商业管理教育领域方面的工作

  改变的计划

  过年在家的日子,黄浴宇并没闲着,商学院的日常工作要处理,抽空也在网上查了全球MBA项目的排名,为自己被推迟的出国计划做准备。在黄浴宇看来,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商学院带来多大影响,尤其是北美顶级商学院,金融危机并没影响全球申请者的热情。

  与许多金融危机后决定出国留学的职场人士不同,黄浴宇的出国愿望更为坚决、也更为理性。他笑称,留学费用和机会成本的大幅下降并不是决定因素,因为自己的出国计划早在2003年已经成型,只不过那时囿于工作经验、资金准备等方面不足而显得不成熟,而金融危机对留学带来的所谓有利影响,正好在恰当的时机催生了自己出国计划的“瓜熟蒂落”。

  2008年10月,当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珠三角日益蔓延开的时候,黄浴宇打定主意辞职了,开始备战耗时又耗力的托福和GMAT考试。虽然原本计划好的出国安排被推迟了,但在准备考试的间隙,黄浴宇也把日子安排得很满:借着圈内的关系,12月底考完托福,他又入职HULT,继续马不停蹄地出差、加班的日子。

  黄浴宇备考中途去HULT工作,自有心中的“小九九”。首先,读MBA是一项成本非常高的投资,而HULT商学院的波士顿校区也正好是自己申请目标之一,“要想深入了解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入内部”;其次,从目前情况看,2年后MBA毕业生想要进入金融行业的机会非常渺茫,甚至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成问题,HULT正好有在中国建分校区的计划,也许能未雨绸缪,留学前就把自己毕业后的工作都解决了。

 

向外突破转而向内突破

向外突破转而向内突破

黄浴宇,33岁,2007年10月就职于长江商学院,现任HULT 商学院媒介经理

   2 向外突破转而向内突破

  原计划

  2008年,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换一家企业直接做营销,也曾计划过和朋友一起合作创业。

  改变的计划

  “2009年的计划?当然首先是工作,然后找个女朋友”。从去年开始,郑捷就一直试图在工作上寻求突破。买房买车的愿望是最原始的动力,“家里老催我买房,可是我不想用家人的钱。”金融危机后,北京的房价好像降了一些,但他“年前查了一下工资卡,眼泪差点没掉下来”,那一刻他开始真切地体会到攒钱买房计划的“任重而道远”。

  金融危机前,郑捷有过许多打算,包括换家公司直接做营销工作,也曾计划和一个开广告代理公司的朋友合作创业。而2008年9月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明显,目前而言还没有太多职业竞争优势的郑捷很快放弃了跳槽的念头,创业的冲动也基本消失了。

  郑捷说,向外突破的机会少了,就只能转而向内。巧的是,公司也正好有内部“拔葱”的机会。据说,2009年单位可能会成立新部门,会有营销方面的岗位需求,而广告专业出身的郑捷一直想做的正是营销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相符,另一方面“营销的工资和努力程度正相关,原来在企划的一个同事去了广告,一年就买车了。”郑捷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和憧憬。

  年底前,郑捷向负责新职务的领导表明了自己想做营销或者与线下活动相关工作的愿望,之后,“新岗位是否能如期设立,自己能否顺利转岗,就只有等公司年后的安排了”……虽然,目标已设定,但面对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未知数,郑捷多少有点无奈也有点迷茫。

  ■ 点评

  不轻举妄动 不失已有优势

  ●王剑,前程无忧职业顾问

  目前经济环境下的职场原则是不轻举妄动,底线是不能失去已有的职场优势。金融危机到来后,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熟手”,成为某一领域新手后存在被裁员的风险。现在许多广告营销业公司都在缩减相关支出,选择在这时进入广告、营销业可能机会不大。所以此时在熟悉的企业内部寻找机会是比较谨慎有效的。此外,金融危机下,企业裁员的同时,也给另一些人带来机遇,裁员后留下的空位需要补充,一般都是内部就地拔葱,但需要提醒的是,金融危机期间,升职未必加薪,要有心理准备。

  职业规划应螺旋上升

  ●董一鸣,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职业规划应该走螺旋式上升的曲线。危机期间的不利影响可以算是某个螺旋式转弯的底端。从整个职业规划的角度,建议此时定计划的人做以下准备:第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体虽然在调适,仍要关注外界的行业信息、经济动态;第二、找阅历比自己丰富的各界朋友了解经验。第三、无论是想继续在本行业发展还是想转行或创业,都可以在这段时期学习新知识或更新知识体系。第四、反思以往的职业历程,总结自己的优缺点。(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缪晨霞)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新年计划·毕业生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孙鹏 男,22岁,辽宁沈阳人,北京某重点高校中文系本科2009届毕业生。

  孙鹏 男,22岁,辽宁沈阳人,北京某重点高校中文系本科2009届毕业生。本科期间曾辅修两年经济学专业课程。

  五六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大潮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大学生们被求职压得喘不过气来。数据显示,他们当中能找到工作的人极少,而找到工作的人也往往在薪水、职务、工作类型上与理想差距甚远。应届毕业生们的2009年,计划好的幸福生活也许不得不改变。

  1 北京零OFFER转战老家

  原计划

  在北京找一家世界五百强外资企业或大型国企,从事市场部策划推广类工作。目标月薪:3000元,并希望能解决北京户口。

  改变的计划

  08年圣诞节,孙鹏买了张火车票踏上了返乡旅途。他此行并不是提前给自己放寒假,而是赶赴一场12月底在辽宁举办的大型招聘会。西装革履、手持一沓精心制作的简历,孙鹏直言,在这场招聘会上他的心态比在北京自信得多。

  孙鹏觉得自己简历上有不少亮点:北京某重点高校中文系本科生,获过两次校级奖学金,曾任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和校刊副主编,在北京电视台有过两个暑假的活动策划实习经历,并且在本科期间辅修了经济学课程。

  “我特别爱动脑筋想点子,很喜欢做策划类工作。一进大学就听师兄师姐说,中文系工作不好找,但我坚信自己能留在北京、进入大型企业从事策划、市场推广、品牌营销等工作,我特别向往宝洁这样的外企,感觉进去做策划可以把自己的创意注入品牌中,影响更多的消费者。”孙鹏说起自己原来的求职计划时,掩不住满脸憧憬,“我从大四一开学就开始留意各大企业的招聘计划了,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笔经和面经,网上简历投出去三十来份,有些我还邮递了纸质简历,但只有五家让我进了第二轮笔试,一个面试机会也没有。”

  虽然无奈,但他还是冷静地分析:“往年年底是高校招聘最密集的时段,应届毕业生也往往手中握有好几个offer。但08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外企的金融、证券、房地产等企业都削减甚至取消了招聘计划,北京高校云集、藏龙卧虎,竞争压力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孙鹏说,看到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都降低了求职目标,有些已转向二线城市发展,他也想到了曲线救国,回老家打探沈阳的就业市场。

  “一线城市的人才饱和度非常高了,从目前来看,沈阳就业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并没有一线城市明显。”孙鹏说,除了形势所逼外,老家熟悉安逸的生活也是他考虑的因素之一,“沈阳的物价、房价相对低,又有亲戚朋友在,生活压力小。”目前他已经接到了当地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和一家国企的面试预约电话,年后新一轮的求职征程即将展开。

  【点评】

  应理性调整期望值

  面对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应该更冷静、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改变就业难的局面。我建议大学生理性调整期望值,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比如金融、房地产等专业的毕业生,今年择业时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中文、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补充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以增加求职的针对性和竞争力。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由于金融风暴余波未了,大城市受冲击的变化相对敏感而显著,二三线城市因此显得更为稳定并且更具潜力。(李春雨,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GCDF)

求职搁浅 转而专职考研

求职搁浅转而专职考研 

王晓丹 女,22岁,山东人,北京某重点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2009届毕业生,有过三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助理实习经验。

  2 求职搁浅 转而专职考研

  原计划

  本科毕业后找一份银行、证券系统的工作,目标是花旗、美林、摩根、央行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产品分析助理或其它核心部门工作。

  改变的计划

  “工作找了大半年也没进展,我终于决定放弃求职了,我要好好准备一年,明年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王晓丹是北京一所重点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她所在的专业往年就业形势一直不错。当初全家人建议她报考金融专业就是希望她以后能找一份银行、证券系统的工作,工作稳定又有高薪。由于渴望尽早参加工作、过上自给自足的都市生活,王晓丹此前并未有过考研的念头,一心想着进花旗、美林、摩根、央行这些被光环围绕的金融机构。

  然而大四伊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她的求职路变数陡增。不少金融系统单位纷纷削减校园招聘计划、提高了招聘学历或技能门槛,她那一份份印着本科学历和单薄的短期实习经历的简历石沉大海。只有几家小公司发来了月薪1500元左右的文员职位,她实在不愿低就。看到身边或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同学每天忙忙碌碌、紧张却充实,她更没了底气。公务员不是她志趣所在,而此时才准备考研,肯定太晚,于是她决定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拼一个高远的目标:考上2010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为此,有些贪玩的王晓丹又重新过起了高三苦读时的生活,她说:“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与其今年找一个很不如意的工作将就,不如潜下心来备考,自己增强了本领,说不定三年后就业形势也好了。”

  现在,晓丹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准时开始自习,中间除了吃饭外,几乎一直呆在自习室里,晚上10点多才回寝室。她说,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的确可以激发自己的斗志,“目标专注,我相信我能行!”

  虽然考研意味着家人又要为她多负担几年的求学成本,但王晓丹的决定还是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她说这个春节她只在家里呆了一个星期,年后她打算在北京大学附近租一个床铺,正式加入专职的考研一族。

  【点评】

  考研避险同样有风险

  从个体选择来看,继续深造以度过就业困难时期是可以尝试的。由于金融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这一段时期内就业市场低迷,就业需求减少,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大学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过,这样做同样是有风险的,因为未来的市场预期并不明确。急于就业的金融类专业学生也可以在求职过程中参加一些培训认证,考一些相关资格证书,增加就业技能和筹码。(李春雨)

  ■ 专家说法

  放下身段抢占就业先机

  ●郭策,宏威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职业顾问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可以理解。这类学生在求职时大多是必选大城市、对单位性质挑剔、薪水待遇要求较高,对工作岗位层次的追求、专业的对口度等也有较高期望。但这些期望在眼下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可能会落空,从而生出焦躁、懈怠、自卑等负面情绪,更加不利于求职。此时,调整思路、去中小城市就业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2009届毕业生们在求职时,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理性看待就业形势,学会放下身段、低姿态求职择业,尽早抢占就业先机,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在实践中锻炼和充实自我,退一步海阔天空。

  考研心态不可急功近利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

  现在有很多转向考研的大学生主要是受各种舆论影响,心态或消极或恐惧,还有的在多种选择面前犹豫不决。在目前形势下,决定是否考研更需要学生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出发,静下心来权衡所做选择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果有志于在本专业的科研和学术方面有所成就,或是为了兴趣决定放弃本专业的跨专业考生、希望通过学习提高或扩展自己知识层次的考生,较适合继续读硕、读博。如果没有研究兴趣和能力,还是应该先找工作积累经验。

  在读研和就业的博弈中,时间成本的考量格外重要。现在求职大军里有不少研究生,当初考研的动机就是为了就业,可3年后发现,就业压力远远超过学历价值的增值,硕士生的就业形势甚至不如3年前的本科生。所以对学生来说,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考研,读研未必就是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而盲目读研,结果可能会更加令人失望。(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郑晓钰)

 

 

新闻来源:新京报a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