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域与骨干的交叉路口,ASON将如何引入,运营商仍举棋不定。王琳/摄
从某种意义上说,ASON是为下一代光网络而生。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相比,标准及互联互通的滞后使运营商在实际网络部署时举步维艰。加快互联互通测试及标准的制定是ASON商用前夜亟待解决的难题。
互通:规模商用前奏
ASON之所以能成为未来光网络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还得益于其自身的优势。这个以引入控制平面为特色的智能化技术,在为各种网络设备提供统一的控制管理平台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网络运维的复杂度。其对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也满足了运营商快速推出新型宽带业务的强烈欲望。
然而在运营商小试牛刀之后,才发现要想在城域网或者骨干网中大规模引入ASON技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如果各厂商的产品能够很快实现互通,那么对于ASON的规模商用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光网络事业部业务发展部副总监桑须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显然互联互通已成为目前ASON规模商用的一大障碍。
在传输网建设中,多厂家设备的互通是实现规模商用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如何实现多厂家环境下的连接配置和互通则是引入一项新技术的关键。业内专家指出,由于目前ASON接口标准尚不成熟,不同厂家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因此现有的ASON设备还不能构成标准的ASON网络。中国联通技术部王健全博士表示,就目前而言,设备厂商应该积极跟进ASON互联互通方面标准的进展,并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除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之外,ASON与传统网络的互通问题也被提上日程。王健全指出,如果不解决ASON与现有SDH的互通问题,势必会影响ASON的商用,同样给运营商对业务的调度带来不便。不难想象,在没有和传统网络互通的情况下,ASON和传统的SDH最多也只能是两个独立的层面。
测试:如火如荼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运营商的ASON测试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无论是中国移动委托传输所历时一个多月的ASON实验室测试还是广东电信在深圳组织的现网ASON测试都有力地推动着ASON的商用进程。
据悉,参加国内首个现网ASON测试的厂商有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NAVTEL。前两个公司分别采用ASON设备组建了全网状网络,Navtel则采用软件仿真方式提供ASON控制平面逻辑网络,三个厂家子网之间采用E-NNI标准接口进行ASON路由信令消息交互以及传送平面的物理连接。试验网则按照相关UNI、E-NNI国际标准协议,成功实现了跨越多个不同厂家子网的交换连接、软永久连接的自动建立和删除。
可见一个看似简单的测试,却通过组建试验网和组织多厂商技术测试等手段为大规模采用ASON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东电信企业发展部经理蔡康表示,ASON现网上互联互通试验的成功将直接影响到其商用化进程,而ASON的成功商用需要运营商,设备厂商以及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推动。
商用:城域与骨干之争
技术的不断成熟让ASON踏上了它的商用旅程。无论是ASON在北美AT&T骨干网中100多个节点的商用还是日本NTT骨干网中的40个节点的应用都为ASON在骨干网的建设提供丰富的运营经验。虽然国内从2004年开始,也首次在省内干线网和城域层面引入ASON技术。但是这对于规模商用而言,还只是一个开始。
一直以来,ASON应该首先在城域网还是在骨干网中引入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这个为适应数据业务灵活性,多变性以及不可预见性而产生的技术似乎在实际应用时就违背了它的初衷。
从城域网动态性、开放性以及可增值性等方面来看,ASON支持快速业务配置并提供多种新业务的特点非常适应于城域网。但是从实际应用现状看,目前国内外的ASON都大量应用于骨干传送网和省内骨干传送网,仅有较少的应用在城域传送网的核心层。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成熟的ASON设备仅适用于城域核心层,而从城域网核心层引入ASON设备将面临如何向城域汇聚层以及接入层扩展的风险。同时也会给网络互操作以及可扩展性方面带来更大的压力。
其实从技术发展层面来看,目前尚不成熟的UNI技术以及对多种新业务支持程度不高使得ASON在骨干传送网中的应用更加紧迫和实际。同时,骨干网向网状网演进的趋势也给这个基于网状网应用的智能化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