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FTTH已经进入规模部署期,但仍面临诸多困难。虽然
10G PON标准化已较完善,但产业链还有待成熟。
FTTH是人们不断追求的梦想和探索的技术方向,但由于成本、技术、需求等方面的障碍,一度进展缓慢。然而近几年来,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本身的发展,
FTTH在世界多个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兴起的各种相关宽带应用如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量的在线应用和智能家庭,特别是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得人们更加意识到具有高带宽、大容量、低损耗等优良特性的光纤,是宽带接入网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
FTTH已经进入规模部署期,当然,
FTTH的前进还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难,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推进过程中,
FTTH网络部署以及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我国
FTTH网络已经覆盖超过1000万用户,但实际用户约100万。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
FTTH网络端口将超过1亿个,而实际用户将达到4000万。对于
FTTH,我们需要在
PON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给予关注。
PON将向10G演进 但长期演进路线不明朗
除了上个世纪ITU-T制定的窄带
PON和B
PON技术在北美地区有一定应用之外,在最近10年中和未来10年内,
PON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2002年,IEEE和FSAN/ITU-T分别提出E
PON与G
PON技术概念,
PON技术进入Gbit/s时代。从2004年日本首先开始部署E
PON技术起,E
PON技术和G
PON技术以及产业链都已成熟并得到了大规模部署,未来3年内这两种技术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应用。
第二阶段:在1G速率的
PON技术逐渐成熟后,IEEE和FSAN/ITU-T从2008年开始启动
10G PON的研究,这意味着
PON技术将进入
10Gbit/s时代。IEEE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技术路线,采用以太网技术,通过少量扩展,推出了
10G E
PON标准,在2009年9月正式发布, ITU-T稍晚启动了
10G G
PON的标准制订,也基本延续了G
PON的技术路线,并在2010年年中形成系列标准,完成了下行
10Gb/s、上行2.5Gb/s的XG
PON1的标准化工作。这标志着下一代
PON技术的两大技术流派
10G E
PON和
10G G
PON技术在标准化层面已经基本完成。目前
10G PON技术正致力于产业化和商用化进程。在带宽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综合考虑到产业成熟度和成本等因素,预计
10G PON技术最快将在2012年进入商用阶段,而且
10G E
PON技术将率先开始商用。
第三阶段:后
10G PON时代采用什么技术,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直超前研究
PON技术的IEEE目前没有相关计划,而FSAN虽然有此方面的讨论,但还无实质性定论, FSAN目前对NG
PON2应满足“下行总带宽不少于40G,上行总带宽不少于
10G(每个终端用户的最高独享带宽应不低于1G);传输最大距离不低于40km,距离差不低于40km; 分支比不低于1∶64;重用G
PON/XG
PON1网络的ODN”的明确需求。有意思的是,ITU-T已经终止了下行
10Gb/s、上行
10Gb/s的XG
PON2的标准化工作,这意味着突发模式的
10Gb/s光模块研发存在技术和成本上的很多障碍,而基于WDM和WDM/TDM技术的
PON是NG
PON2可能的技术方向,关于WDM
PON的波长分配方案已经开始在ITU-T进行讨论。
10G PON标准化已较完善 产业链有待成熟
标准化方面,
10G PON延续了X
PON的发展路线:IEEE在E
PON标准基础上制定了
10G E
PON技术规范(802.3av)并正在制定
10G E
PON互通规范(SIE
PON);而ITU-T在G
PON标准基础上制定了
10G G
PON技术规范(G.987.x)和
10G G
PON ONU管理维护规范(G.988)。其中,业务互通是实现全球产业链共享的一个关键问题。IEEE 2009年11月专门成立了SIE
PON工作组来制订
10G E
PON全球互通标准,期望彻底解决这个曾经束缚E
PON在全球发展的最大问题。结合中国电信和NTT等运营商已有的E
PON企业标准做蓝本,SIE
PON希望能在2012年标准出来后就能快速应用。当然,基于地区性的业务互通规范的起草及相关测试验证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10G G
PON的情况则与
10G E
PON不同,从业务互通的角度看,
10G G
PON在全球标准化方面相对是完备的,但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市场能提供
10G G
PON的设备较少,业务互通的测试验证工作还没有起步。
产业方面,
10G E
PON:除了标准之外,电信运营商在近几年还进行了积极的技术研究探索和试用工作,中国电信2009年组织了芯片级互通测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在2010年上半年进行了技术摸底测试,三大运营商目前都有较小规模的实验局试点。
而从目前实际测试的情况来看,
10G E
PON整个产业链正在逐渐成熟。在芯片方面,ONU侧的核心芯片已经ASIC化,Broadcom和Opulan均推出了第二代芯片,而OLT侧ASIC芯片厂家目前较少,而且技术不太成熟,预计到2011年年底或者2012年第一季度OLT侧的ASIC芯片才会逐渐成熟。在光模块方面,采用的上下行1G/
10G非对称类型的光模块也已经推向市场,但由于需求较少而导致价格昂贵。在设备方面,目前华为、中兴、烽火、阿朗等主流公司都深入参与了
10G E
PON设备的研发工作,与GE
PON相比,
10G E
PON终端(ONU)设备形态较少,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10G G
PON:在欧美和中国运营商的关注下,已有Verizon、FT、TI、Telefonica、PT、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公司组织进行了
10G G
PON技术的摸底测试,包括Erisson、AL、MOTO、华为等在内的主流设备厂商都参与其中。从测试的情况来看,与
10G E
PON相比,
10G G
PON产业链要落后8~12个月左右,系统设备还基本处于实验室样机状态,核心芯片采用FPGA实现,同时
10G/2.5G光模块技术不成熟,达到指标要求的光模块成品率较低。因此,总体来讲,
10G G
PON产业链远未成熟。
10G PON先应用于FTTB FTTH应用取决于成本
受业务需求和成本制约,
10G PON将在FTTB场景率先应用。国内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将使宽带接入市场的竞争加剧,运营商的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也将提速,100Mb/s宽带入户将成为可能,而中国人口密集,FTTB的建设模式已成为主流,在这种建设模式下,每个OLT端口下用户可达256个甚至512个,而x
PON的带宽只有1G/2.5G ,平均到每用户E
PON只有8M(考虑50%并发上线率),G
PON只有20M, 距离50M以上超带宽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采用
10G PON技术就比较迫切。同时在FTTB模式下成本问题并不突出,MDU中光模块和MAC芯片只占成本的20%,同时还被十几或几十个用户分摊,因此成本增加非常有限。
所以
10G PON在初期应用的3年内,FTTB是最合适的应用场景。当然,受三网融合政策的影响,国内运营商近期也将调整策略,开始积极推进
FTTH/O的部署,而
10G PON能否成为
FTTH的主流技术选择,除了技术和设备成熟度因素之外,还将取决于成本因素:
10G PON 成本需要迅速下降,特别是
10G PON ONU的成本要在短期内与GE
PON/G
PON ONU成本接近,要知道,当前
10G PON 光模块和MAC芯片的成本均是GE
PON/G
PON的数倍。而目前采用GE
PON/G
PON部署
FTTH,在50%收敛比、1∶32分路比的情况下,GE
PON/G
PON的每用户平均带宽可以超过50M/100M,而每线综合成本已经下降至市场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